双龙镇水潮社区: 大棚蔬菜助农增收
作者:易忠勤 唐本黄 时间:2019-01-07 阅读:240

贫困户在大棚里务工
深冬时节,走进恒大集团援建的双龙镇水潮社区蔬菜大棚基地,红菜薹、白菜心长势喜人,几十个工人来回穿梭在大棚和冷库之间,采摘、剪蒂、装箱、打包、运输……整个蔬菜大棚基地内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据水潮社区主任赵六军介绍,水潮社区所处的地域十分开阔,土地连片平坦,土壤肥沃,但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效益不高。自恒大集团帮扶以来,该社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建起了高效集约化的蔬菜大棚和大田基地,让居民的土地获得了最大效益。
今年51岁的王碧兰是双龙镇水潮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有老下有小,同时还有一个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的老公,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采访中,王碧兰告诉笔者,她曾经也到过温州、杭州、浙江等地打工,但由于没有文化又没有一技之长,却只能做点简单的流水作业,辛辛苦苦一个月也只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工资,除去食宿等基本开销,一年到头算是白忙活不说,还离家千里,牵肠挂肚。
水潮社区大棚建好后,优先录用王碧兰这样的贫困家庭到大棚里务工,让不少像王碧兰这样的贫困家庭通过务工方式加快了脱贫步伐。
“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啊!我听我们社区干部说了,这里的32号棚是确权给我的,每年什么都不用干就有700块钱的分红;我还能在家门口的大棚里务工,80块钱一天,不说多,一个月随便干个20天就是1600元,隔家近了,心也定了。”王碧兰一边指着大棚,一边眉开眼地说。
王碧兰还给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她每个月在大棚里务工都能领到近2000元的工资,加上大棚年底分红,一年下来收入超过2万元。同时她们家通过贷款购买的西门塔尔牛已经产下了一头小牛崽,养上3个月就能卖6000元左右,眼看日子就有了盼头。
据江楠集团威宁分公司负责人杨治伟介绍,双龙镇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覆盖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对农产品的糖分保持有较大优势。另外,通过土壤检测,普遍不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等不利因素,对农产品后期出口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蔬菜产业不仅为我们集团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自该大棚基地投入种植以来,累计用工已超过16000人次,每月发放的农民红务工工资高达15万元至16万元。”杨治伟说。
据了解,由恒大集团援建的双龙镇水潮村蔬菜大棚、大田基地,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引进龙头企业负责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形成了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双龙镇全镇6485名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