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08

在夜郎故地诗意行走(组章)

作者:古风 时间:2019-01-08 阅读:253


 夜郎访古
 
  夜郎未自大,黔驴非技穷!
  证明这个命题,你无需走远。不用长途跋涉找证据,不必埋首于汗牛充栋的史料而苍颜白发。
  你只需到赫章走走,去可乐看看——
  在夜郎古都可乐洛姆,苍山环抱的那片古老土地上,生长着玉米、马铃薯,还有荆棘、杂草。这些扎根在历史尘埃之中的植物,是一个个鲜活的音符,是诗,是词,是赋!每一株植物,每一抔黄土,都荫蔽着夜郎古国的恢宏气象。
  惊人的历史,往往再现于某一个漫不经心的瞬间。可乐遗址,这座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也不例外。
  1960年代,这片沉寂了几千年的土地,突然在某一天,借助农人手中的一把锄头,或是老牛身后的犁铧,破开了一个旷世机密。
  秦砖,汉瓦,青铜器,每一个古老的物件,都记录着一段神秘厚重的辉煌历史。
  在地下沉寂了数千年,一旦出土,就石破天惊,光照寰宇。历史豁开了一个崭新的口子,任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任你精骛八极,神游万仞。
  无意中的发现,撼动了考古界,震惊了史学界。
  历史的传言有失偏颇!地域面积小,局限不了文明的高度,文化的高度。人口数量少,并不代表智慧的缺失,减弱不了伟大的创造力。
  江南的千条水,云贵的万重山,承载着共同古老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一样光辉灿烂的文化。
 
洛布,遗世独立的美人
 
  名叫洛布的女子,静默在离天很近的地方。
  云作裙裳,雾为面纱。
  这个绝色佳人,遗世而独立。
  林木是她的秀发,古藤是她的头绳。沐浴在山川日月的灵气中,佳人青春不老,红颜永驻。
  奇石竞秀,是她在对镜梳妆?
  曲径幽深,是她的柔肠百结?
  古老斑驳的石壁上,爬满了苍苔,可是她娇羞的心事?
  迷宫内外,古树缠藤,可是她缠绵悱恻的思绪?
  每一次走近石林,都只能观摩她秀美的外表,读不懂其内心的秘密。
  每一次深入迷宫,都是与生命进行的一场深刻对话。
  彝家的咂酒,苗家的芦笙……亢奋欢快,豪放又婉约。
  阿妹甜美的歌声,萦绕在石林间,在芳草地,甜美迷人,悠远缠绵。
  洛布,这位红尘之外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在天上石林,等你到来。
  等你,在云遮雾绕的仙境,践行一场旷古的约定!
 
云上花开花成海
 
  在海拔2777米的山巅,这么多花仙子一齐喝醉。
  一定是畅饮了彝家的咂酒,又接过了苗家的羊角!
  粉面含羞,炫紫迷人,众仙子落落大方,楚楚动人。
  在高山之巅,跳起了乌蒙欢歌,为夜郎古国遥寄盛世之音,为古韵赫章铺开宏图画卷。
  铃铛舞,敬酒舞,月琴舞,芦笙舞,大迁徙舞……
  一支又一支,一曲又一曲。这些紫色的仙女,舞成了激情潮涌的海洋。
  大韭菜坪,花开成海,云蒸霞蔚。是不是这片山顶,已成了夜郎新都?或者,这里就是昔年夜郎王敬天拜地之所?
  夏秋之交,数不胜数的花仙子,在神灵的指引下,次第登场,轻挥水袖,慢摆罗裙。这些来自紫霞宫的仙子,用彝家的歌苗家的舞,演绎了一阙又一阙豪放的盛世华章。
  下山的路,弯曲成百转千回的模样,观光车磨磨蹭蹭,依依不舍,想要挽留远方的客人吗?
  缆车步伐稳健,缓缓输送着来自四方八面的欢愉与激情。
  夜郎故地,韭菜花开,高山之上,众仙齐聚!
  一株韭菜难为花,万亩韭菜花成海。
  这是众仙女设下的隐喻?还是夜郎先民留给世人的生命哲学?
 
韭菜帖
 
  科属百合,可食,亦可入药。
  貌似微小,内心强大,根茎叶花果,样样俱全。
  这群倔强的生命,世代安居在夜郎古国。壮高山之阳,行世人胸中凝滞之气。
  山脊为床,云雾为被。听清风絮语,看飞鸟翩跹。
  游客笑靥如花,烂漫成醉人的美景。
  人不犯我,报之以花香。人若踩我,俯身垂首,任其跋扈而过。如若折我,必难抑胸中强烈之气。
  应时而生,顺势而逝。把最精彩的生命,绚烂在百花隐遁的季节。不惹群芳妒,秋高气爽兀自开。
  花期虽短,惊艳醉人。
  韭菜,在喧嚣浮躁的红尘里,不知有多少人,想活成你的样子!
 
贵州屋脊,那一片苍翠
 
  景观石,竖立在海拔2906米之上。而我,又站在巨石之上。极力伸手,奢望企及一角蓝天,一片云朵。
  这里,是贵州屋脊,乌蒙之巅。
  站得越高,愈显渺小。
  别说蓝天白云,就连旧年同游者的踪影,也遥不可及。
  就连一颗敏感孤寂的心灵,也不敢触碰。我怕激起,难言的惆怅与记忆。
  还好,有一片熟悉的野毛竹,用细小的茎秆,支撑起漫无边际的苍翠。
  汹涌的绿意,荡漾在荒凉的视野。野毛竹,生命蓬勃似旧年。
  蹲下身子,与一株野毛竹握手、交谈。我们的命运,惊人地相似:渺小,却顽强。生长于瘠薄之土,经风雨,历霜雪。殊途同命,我却无法释读毛竹内心的秘密。
  在韭菜坪,爱或恨,喜或悲,聚或散,一切都被盎然绿意掩饰了。
  一株又一株毛竹,心连心,肩并肩,手拉手,初衷不改,终于绘就了宏大的生命画卷。
  世人之集聚,走着走着就散了。
  几年前来登山,野毛竹就是这般模样。
  今天,我又来了,野毛竹们依然同甘共苦,扎根高山之巅,更显生命蓬勃之象。而当年的同游者,你们在哪里?
  多年后,还有谁,会伴我故地重游,同赏自然之美,共观生命之旺相?
  走进毛竹林,面对这些低矮的生命,久久伫立。
  愧对一片苍翠!
  人心不如竹心,人性不及竹性。
  而毛竹,它们永远读不懂,一个旅人内心的凄凉与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