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开良方 新营展新貌
作者:卯龙艳 孙华超 时间:2019-01-10 阅读:214
“三化”开良方 新营展新貌
——牛棚镇新营村“三化”工程建设绘就美丽乡村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孙华超
自2018年11月实施“三化”工程以来,牛棚镇新营村根据本村实际,以“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为目标,干群扭做一股绳,全力以赴推进三化建设,切实为老百姓打造一个“出门不沾泥” “走路不摸黑”“发展极便利”的干净、舒适、美丽的生产生活环境。
冬日暖阳下,行走在新营村角落,除了一座座别致的小洋楼,最耀眼的就是一条条崭新的联户路和一个个洁净的农家院坝了。村民们趁着天气好或是在院坝里干活,或是在土地里忙碌,到处一幅冬忙景象。
在新营组,带着两个孙子坐在自家院坝里捡毛豆的村民陶宝珍老人喜滋滋的说,现在条件好了、环境美了,去城里、镇上的路都修通了,做啥事都方便,家里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说起以前的生活,陶宝珍很是感慨,以前村子里谁家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好了,房前屋后硬化了,屋里屋外都干净。陶宝珍一边指导孙子捡豆子,一边说道:“以前村子里都是泥土路,天阴下雨去哪里都不方便,每家每户的院子也是泥土地,不好打扫更不干净。去年村里帮我们把路和院坝硬化了,现在生活方便了,周围的卫生也好了。”眼下马上就要过春节, 陶宝珍老人准备用自己种的毛豆做豆花、豆腐,杀过年猪,等在外务工的儿子儿媳回家,一家人团团圆圆过春节。
新营村“三化”工程建设,不仅美了村容村貌,还美了新营村老百姓的心窝窝。正在路边清理碎石和泥土的尖山组村民刘世才高兴的说,从前他家门口路烂坡陡,做啥都是费时费力,三化工程的实施,帮他解决了困难,带来了便利。
“因为我家住的地方是在半山腰上,原来家门前这条路在没有硬化的时候,坡度太陡了,拉点肥料、运点庄稼都很费力,只能放在山脚的大路上,用人背马驼才能运到家里。因为坡陡路窄,骑摩托车都要当心点。一到下雪下雨路面又滑又脏,老人小孩出门都不敢走。现在国家的好政策来了,硬化好了家门口的上坡路和院坝,摩托车、小汽车都能很安全的开上来了,种的庄稼用拖拉机就能直接拉到大门口,太好了!”刘世才说道。
采访中,刘世才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政策好”,他告诉记者,如今他家的联户路和院坝都硬化了,出行方便了,居住的环境也得到大大改善,说不出的高兴,现在他每天都会打扫家门口的小路和院坝,保持屋里屋外干净整洁。
要致富,先修路。如今新营村不仅组组通道路修好了,老百姓家门口的联户路也打通硬化了。刘世才准备充分利用好“三化”工程给他带来的便利,再建一层楼房,让一家人过得更幸福。
“原来联户路没有通的时候,想盖房子运点砖头、水泥都很费劲,真的是要人背马驼的才能运到家里,现在路也修好了,我准备把家里的房子再扩建一下,这样不仅老人可以搬来和我们住,在城里上学的孩子们放假回来,大家住起来也要宽敞一点。”刘世才告诉记者。
用刘世才的话说,“三化”工程建设带来的是便利,迎来的是发展。如今,在新营村,村民们都忙着抓建设谋发展,共同为美丽乡村和幸福日子而努力奋斗。
尖山组的村民朱勋银家曾经因学、因病成为贫困户,过了几年苦日子,如今通过政府补贴的1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和自己务工、务农的收入,于2017年脱贫出列。2018年11月初,通过“三化”工程的实施,家门口的路硬化了,40个平方的院坝也硬化了,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家门口的路、院坝和阴沟都是我自己抽时间硬化完的,当时自己先凑钱买水泥、买砂石,现在通过验收了,政府按照标准补贴了我1900多元,相当于我自己出工出力。”朱勋银说道。
现在朱勋银趁着冬闲把家里的几亩地翻犁了,等着开春播种。
“三化”建设美环境、润民心,切实为老百姓带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实惠。在牛棚镇的新营村,村民陶宝珍、刘世才、朱勋银是这样,全村的400多户群众也是如此,大家的生产生活环境变美了,幸福感和满意度也提升了。
新营村村支书唐大磊告诉记者道:“作为一个贫困村,我们新营村曾经受到交通闭塞、产业落后的制约,老百姓经济收入水平低,去年11月开展的‘三化’工程在我们村采取整村推进、全村覆盖的方式,全面改善我们老百姓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助推脱贫攻坚。没有实施三化工程的时候,人居环境较差,老百姓出行也不方便,现在三化工程完成了,老百姓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新营村的“三化”工程2018年11月初开始实施,12月中旬完成施工,硬化联户路14600个平方、院坝6100个平方、阴沟2400米,全村覆盖率达到89%。
目前,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新营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00元,脱贫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