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10

殷正亮:两年驻村一生不忘

作者:沈光勇 文贵 时间:2019-01-10 阅读:237


   “立足岗位,为民谋福”,这是殷正亮的驻村格言。来自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有限公司的殷正亮,被选派到石门乡新合村驻村两年,担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
  殷正亮驻村两年间,带着任务,夯实基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他总是把自己当作一面镜子,处处争做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和标杆,为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同步小康增添新的活力。
 
走村串户访民情
 
  “驻村干部只有通过入户走访、开展民意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才能深入了解所驻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只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搞清楚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所望。”殷正亮说。
  殷正亮常常一个人走村串户,到五保户、贫困户等困难户家中走访座谈,了解民生疾苦,调查所愿所盼,了解群众的致富想法,但他从不带笔记本。
  “边谈边记,这种做法欠妥,这样不但使群众在交流思想上有顾忌,往往在交流时不愿说实情,讲实话,而且会拉开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让彼此之间有隔膜。”殷正亮说。
  在与群众交心谈心过程中,了解群众致富想法,利用自身条件和资源平台,为群众提供新点子、新信息、新技术、新项目,积极为群众脱贫支实招、出点子,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让群众及时了解发展趋势、解放思想,创新观念。
  “殷正亮的做法,非常值得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推广学习。”石门乡党委副书记梁连成说。
 
沉下身子挖项目
 
  殷正亮自驻村以来,心系当地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时无刻不在为群众脱贫攻坚着想,沉下身子,踏踏实实干实事、办好事,为老百姓谋思路,出点子。
  “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看起来都是琐碎的小事,可是每件事情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办起来需要件件有着落,件件出成效。”殷正亮说。
  工作中,围绕“一宣五帮”职责,发扬“三鞋干部”精神,运用“三进三增”和“三级自治”经验,每月至少22天吃住在村,团结干群攻坚拔寨。
  响应当地党委政府“特色兴农”号召,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学习先进、大力发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特色养殖,增加了农户收入。
  利用自身条件和资源平台,向招商集团总部申请慈善基金,并组成扶贫小组先后到所驻村考察调研,引进养殖项目,投资56.9万元建牛舍、购小母牛44头,从中直接受益的贫困户达26户,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 。
  不但如此,招商集团还在新合村打造了“幸福新村”项目,惠及53户家庭。为了产业发展同省委办公厅财务处三处取得联系,获得2.8万元产业帮扶补贴,用于冬笋种植产业。与重庆95中学取得联系,获帮扶资金5000元,用于村孤儿王云川、王云斌的生活资助。与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取得联系,先后送三十余名贫困生免费就读此校。
  抓大不忘小。在改善民生问题上,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利民,初步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户户通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并通过“一事一议”,兴建通组路、连户路,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截止目前,该村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干群关系紧密和谐。
 
牢记使命抓党建
 
  加强党支部建设,是确保基层组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的可靠保证,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驻村后,殷正亮把狠抓组织建设,提高支部战斗能力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着力在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上下功夫,狠抓学习,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让村级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得到进一步夯实。
  坚持抓党建促扶贫、强学习促提高、抓调研理思路、抓协调促落实、谋实事办好事,积极有效开展驻村帮扶。
  “驻村干部应当按照‘三进三增’要求,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开展落实,收到实效。”殷正亮认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示范引领驻地干部群众,带头严守政治规矩和工作纪律,模范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带头加强村支两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警示教育。
  “虽然驻村时间比较短暂,但我觉得新合村的老百姓非常热情、朴实、好客,农村党员群众在贯彻学习‘两学一做’、开展‘三会一课’中,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殷正亮说,“两年驻村,一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