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11

通向幸福的路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9-01-11 阅读:216


 通向幸福的路
——么站镇香厂村产业路带富农民小记
记者 马召凤


  耿国元今年很闲,就在别人家在忙着栽种花椒树的时候,他早已穿着拖鞋,叼着烟头在路边走了几个转了,在这家地头聊聊,在那家田坎上说说。说的不过一个意思:我的眼光还是好,去年就把花椒种下去了。
  为什么耿国元能有这样的自信呢?因为,困扰着当地几代人的那条路通了。路修通之前,那条当地人出行的道路上啥都有,牛羊粪便、泥坑水塘......现在?“干干净净的,掉点泥巴在路上都想把它扫干净。”耿国元指了指脚上的拖鞋:“看到没,在路边转了一早上,还干干净净的。”
  也是看到了出路,不然平日里的耿国元才没心思管脚上的拖鞋是不是干净呢,2018年年底,么战镇香厂村通组公路修通了,一条条通组路连接上了通村路。一下子把当地的各种农作物和市场的距离拉近了。以往,村民们种植传统作物,主要是满足吃饱的基本要求。去年,当地政府及时号召当地百姓调整产业结构,在香厂村大面积种植花椒,村民们虽然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却总是心里没底。
  “种苞谷洋芋自己拉不出去卖还能吃咯,但是种花椒,谁家能吃那么多呀?”这是去年种植花椒的时候耿国元的担忧,同样也是村民张守学的担忧。
  作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的第一批人。耿国元家去年一口气种植了25亩花椒,这在当地已经算是花椒种植大户。其实,耿国元也有自己的盘算,早就听说其他地方产业发展把经济搞得很不错。所以他自己也想尝试新的经济作物种植。而且花椒还能和其他作物一起套种,短期内不会影响家里的收入。而在种植花椒之前,当地政府已经给出了修通产业路的承诺。
  耿国元一边忙活着种植花椒,一边却也有些忧虑,万一政府的说法不作数,那产业怕是也发展不起来。好在,去年年底,从香厂村出水洞至新元村管家坡这一曾经困扰着当地农户的4.5公里长的通组路修通了。
  从挖掘机开路轰鸣到工人抹面、刻线,当地农户眼睁睁看着曾经这条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路在修缮的过程中,百姓也开始忙活开来。
  张守学就是在一边看着路修通的当口一边忙碌着种植花椒的。种的还不少,一口气种植了30亩。
  “以前种点粮食,这段烂路我们都是靠背的。”以前的香厂村出水洞,每到丰收的时候,村民们因为这段烂路,家家户户都要互相帮忙才能把粮食背到路边。如今,通组路修通,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一条产业路。村民不再担心花椒种出来之后外面的商人因为路烂而不进来收。
  通组路像一条条细小的毛细血管,从各个组连接到了通村路上,把各个偏僻的村落逐渐盘活。在香厂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共16.8公里,涵盖了当地全部的百姓。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当地百姓的肩膀,“粮食用肩扛”逐渐的成为了过去。产业路一修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随机跟了上来,今年,香厂村也增加了花椒种植面积,共种植花椒2200余亩,成为当地一个新的规模化产业。
  一条通组路不仅仅是当地的一个产业路,也极大的方便了当地农户的生活。
  “现在别说是拉粮食去卖方便,外头卖小菜和水果的车,一天要在村子里跑几趟,直接跑到家门口来卖。”这是新的变化,原本要逢赶集天才能去街上买的蔬菜水果现在全部进了村子,有时候每天要来上好几趟,各个村民组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据了解,么站镇“组组通”公路建设139公里,为确保组组通公路按时完工,当地成立领导小组领导联系片区、联系路段、包村干部监督到位。村支两委、村务村务民生监督委员会、十+N人员分路段按照六看法确保全镇139公里的组组通公路按期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