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弯弯过农家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9-01-15 阅读:202
山路弯弯过农家
——黑石头镇三河村通组公路建设暖民心
记者 马召凤

三河村村民在忙着修通组路
一条盘旋的山路从山的那边蜿蜒而来,到了山的这一边,摆在记者眼前的是正在浇筑的水泥路面。盘旋的山路像一条大蛇,拖着长长的尾巴,这“尾巴”有5公里。再继续完成接下来的3.7公里,这条当地村民口中的“天路”就算是完工了。
“不奢想别的,这辈子能看到有小汽车开进来就不得了了。”马正四58岁了,大山里关于路的故事,他随口就能说出好几个。“只要脚能去到的地方,都是路”,他用这样一句话调侃着村里的路。多少年里,如马正四一样的当地百姓,靠着双脚从山沟底到半山坡,又从半山坡到沟底下,背粮食、送肥料、赶街买物资……也因为不通路,三河村七八组的村民许多年里一直鲜有物资运送出去卖。
“别说卖出去了,就是从地里背点回来自己吃都难。”马正四说的一点不假。在三河村七八组,目之所及全是大山,农户的土地东一块西一块的散落在各个山坡上,沟沟坎坎,地和人阻隔开来,人和外面的世界也因为不通路而被隔绝开来。
当然,在这些年里,当地百姓一直在和大山做着斗争。从没路的山上挖出一条毛路,然后扛着锄头把山体滑坡阻断的交通重新恢复。泥巴阻断交通,百姓刨开路面,反反复复多少年来,当地的交通就是在和大山这样的斗争中维持着。然而,耗费百姓无数体力的这条毛路依然仅能容纳拖拉机勉强通行。
路不通,马正四去镇里买东西不得不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路边等车,买了东西还得走一个多小时爬坡上坎的背回来。
当挖掘机开始把大山刨开一条更大的豁口,挖掘机开始从山的那一边轰隆隆响着开向山的这一边。
“要修路啦。”这四个字,犹如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成为了那一段日子当地450户村民走到哪里都津津乐道的事情。
这条路从开始挖到如今已经足足两月有余。因为山高路陡,拉运材料困难,进度稍微有些慢。当然,对于陆继忠来说,慢点没关系。“这条路以后要惠及后代的,慢慢修,质量好。”陆继忠是当地的村民,开始修路之后,他就在工地上打工。每天150块钱的工钱。和陆继忠一样,修缮这条路大多数的工人都来自当地的村民。
陆继忠满身是泥,可是却干得很起劲儿。不仅是因为他能在这里得到工资,更是因为,他亲手参与修的这条路可是要供应当地几百户农户出行。一想到这个,他就满心欢喜。
在三河村七八组,因为交通不便,多少年来,陆继忠从未看到过一辆开进组里的小汽车。“以前我们下队走访,到这两个组一来就要两三天。”村主任马兴跃说起以前的情况。路不通,经济发展就好像避开了这里,村民们与土地的关系一直保持土地产出满足村民温饱的状态。
“以后路通了,自己养猪卖都比现在挣钱啊。”马正四双手插着腰,仿佛有了自己的规划。修这条路,一共占去了马正四家2亩多的土地,对于土地本来就少的马正四来说,占用土地这件事情是一件“骨头上刮油”的事情,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土地让了出来。马正四知道,不修路这些土地永远不会更值钱,发挥更好的作用。
如今,8.7公里的一条从韭菜冲到马家箐的通组路大部分已经完工,等到春节前完工,沿途涉及的450户村民将告别没有路的时代。“粮食用肩扛的时代要过去了。”陆继忠说道。
在三河村,很多不在大路两边的村组都长期困扰于没有通组路,截至目前,三河村全村涉及的组组通公路共16公里,已经完成13公里。据悉,黑石头镇全镇涉及的组组通公里全长272公里,现在已经完工170公里,惠及了全镇6100余名群众。等到组组通公里建设全部完成,届时,越来越多如同马正四和陆继忠一样长期困在大山里的农户得以和外面接上了轨。
“马上就要修好了,修好了就过年。”陆继忠一边忙着耙平水泥路面一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