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15

党建强起来 农民富起来

作者:沈光勇 文贵 时间:2019-01-15 阅读:212


 党建强起来  农民富起来
——猴场镇筑牢基层堡垒引领农村经济发展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文贵


  走进猴场镇,在冬日的晨光中,静卧在河谷带上的村庄随着太阳的升起慢慢变得薄雾升腾,织出万千柔光缕缕飘撒,一时如烟似画轻纱缦妙,沿岸村舍俨然静谧,千里乌江源流水潺潺,眼前山原、河流、人家、田土、大棚等构成一幅和谐农耕冬景图。
  近年来,该镇以党建八要素为指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求,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方式发展农业产业,调优调顺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培养壮大经营主体,实现产品质量提升,创新利益链接机制,切实提升困难群众收入,调减低产低效农作物,发展优质蔬果主导产业和花椒、苹果等特色优质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蔚然成风、风生水起。
 
穿洞社区:优化组织建设引领示范带动
 
  面积3.72平方公里的穿洞社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依山傍水而建,千里乌江上游清泉绕村而过,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美景。
  “我们社区下辖7个自管委306户1486人,现有正式党员21名,预备党员1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设面积498平方米。”社区党支部书记谭富强介绍家底说。
  “支部打好带头仗,党员当好排头兵。”一年来,该社区充分发挥新时代脱贫攻坚讲习所宣传发动作用,激发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进而抱团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实现致富梦想。
  在猴场镇党委的支持与指导下,顺应当地村级特色优势产业特点,把党支部建在具备条件的特色产业链上,组成新型产业党支部。并将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穿洞社区党总支,党总支下辖田边党支部和富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步伐,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田边党支部现有党小组3个党员16名,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服务原则,统一使用社区活动阵地,统筹协调社区资源优势,实现了社区党建与村民自治有效对接,形成了“总支连支部、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党组织体系,有效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富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现有党员5名,吸纳产业链上的致富能人、种植大户加入产业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到田间地头开展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发挥产业党支部和党员的引领、示范和服务作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该社区积极加强党总支和党支部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推动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工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种植核桃3200亩、草莓80亩、葡萄50亩。
 
街上社区:加强技术服务振兴美丽乡村
 
  街上社区,顾名思义,就是猴场镇政府所在地的社区,集当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资源为一体的中心区域。
  面积5.05平方公里的街上社区,依山而建的集镇村落更密更集中,商务气息浓郁,人文交流繁荣,不减当年“小金州”繁华景象。
  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组织者、决策者和参与者,其观念的更新关系到扶贫工作的决胜全局。为此,该社区党员干部着手自身观念转变,创新脱贫攻坚路子,突破思想“囚笼”,摆脱“意识贫困”,解决“思路贫困”。
  该社区党员干部在加强理论、方针、政策学习的同时,更加强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用自身的创新理念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影响和带动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改变固步自封的落后思想,并组织他们加强学习,增长见识,引导他们创新开拓,不断探索脱贫新道路。
  生在农村,根在农业,加强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走高效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是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共识。
  定了方向之后,社区党支部经过认真调研、深入走访,确定了发展产业大棚、建立农工商联合体等全面开花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同时,积极邀请相关技术人员与种植大户在田间地中对农户进行指导与服务,传授经验,确保种植效果。
  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社区尽快脱贫。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引导和鼓励群众以土地、资金等入股村社一体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合作社运转资金)+村集体(村集体经济)+入股农户(股民分红)”的受益分配模式进行利润分配,凝聚发展合力,村集体经济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近年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转变观念,加强农业技术指导,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社区尽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