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等人的
作者:谢智玲 时间:2019-01-15 阅读:214
你从出生那时起,时间就是你,你就是它。你被时间长大,时间被你证明。时间即生命。你的时间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因为你的时间是你生命全部的内涵与外延,你的一生为“你的时间”做“填空题”。由此看来,对时间的任何损伤,就是对自己的损伤。
时间是等人的,时间等你,也等我,等全世界的生灵。时间等在你之前,等在你之后;等在显意识,等在无意识;等在有限,等在无限。当你旅行时,看到车站的老式挂钟,钟摆就是你的脚步;当你在睡梦中,流走的一分一秒也在显示你的呼吸;当你写作时,纸页上的文字是你生命的韵律。那时的时间,都是你。
从小就听人们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于人们来说,自是要分秒必争。花在某件事上的时间越多,事情不一定做得完美,但至少没有浪费时间,这也是一种收获。鲁迅曾说:“不浪费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正确使用时间,和年龄无关。就如苏洵。苏洵在二十七岁那年的一天,本来他像往常一样随手翻书阅览,无意中看见一篇古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被震撼到了,他认认真真地读起来,并且不止一遍地读——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不由得心中发出感叹:“时光无情地飞逝,自己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这时起,苏洵开始发奋苦读。一年多过去了,他有所进步,参与录取秀才和进士的两场考试,但很可惜都名落孙山。他特别难过,但没有灰心丧气,决心重新振作起来。
他开始反思以前,发现努力不够,要让时间等他,就得奋起追赶时间。他改变常态,不是在家闭门苦读,就是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从此以后他只问付出,不求收获,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又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写起文章来是“下笔顷刻数千言”。更写出了令人惊叹的千古名篇《六国论》。他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不忘对两名儿子苏轼和苏辙的教育,使得两位儿子取得了比他更大的成就,历史上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此时,他深深体会到,只要勤奋好学,时间会给你想要的,时间真的会等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面有这样一段激励了无数人的名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十六岁在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二十三岁双目失明,二十五岁身体瘫痪的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写出来的。
他从小好学,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无论是在艰苦的劳作中,还是残酷的战役中,奥斯特洛夫斯基都千方百计找来许多书籍认真阅读、做笔记,记录劳作中、战役中的所见所闻。当他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已经双目失明,他未配备助手,妻子因工作关系早出晚归。他写作时只好借助刻字板,弯着身子用手摸字,有时一摸就是几个小时,躯体几乎不能动弹,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独立完成了小说的开篇。
后来,母亲与妹妹前往莫斯科与他团聚,他开始口述著书。每天,他不仅要记住作品的总体脉络,将构思形象化、细节化,还不能遗忘所写的句子及所用的词语。他通常在深夜里文思敏捷,成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文字喷涌而出,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彻夜不眠,反复吟咏脑海中的珍贵片段。天亮了,再把精雕细琢的每个句子让母亲、亦或妹妹记录下来。尽管他饱受病痛折磨,但从未浪费一点时间。在体能严重衰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虽然他去世时仅三十二岁,但他已是闻名全世界的作家。他更加知道:“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完美地诠释了成功是和你从前所准备的、所损坏的、所期待的,都在造因,所谓“关键时刻”,仍是时间做出阶段性的总结。
耳熟能详的史铁生,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他二十岁瘫痪——就是疾病的化身,曾经有十年的时间无法理解命运的安排,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一场冤案,要为这场“冤案”翻案,也曾想到过用自杀的方式抗议,但后来悟出这是最无聊的方式。于是只有接受、服从苦难。然而接受之后,“翻案”还是必要的,关键是用何种方式翻案,他开始正确面对苦难,去思考,从苦难中得到启示。从那以后,深知时间就如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于疾病缠身的他,他视时间如生命。即使在三天一次透析中,只能勉强挤出一天时间来写作,他也持之以恒。这样的写作像是一个时钟的齿轮运动,把个体的生命都一一投射到时间之中,分秒必争是为了“看见自己的身影”——他顽强地在生命的虚空中写出了《病隙碎笔》。
与疾病抗争,与时间赛跑,持之以恒地写作,这并不意味着有多少时间被节约出来,而是激发出时间的能量,时间的长度没变,但质量和密度产生飞跃。
苏洵、奥斯特洛夫斯基、史铁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时间是等人的,时间就是你,你就是时间。短短几十年,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一生的时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