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皆绿化 四海无荒田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9-01-15 阅读:217
万山皆绿化 四海无荒田
——县林业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造林建设
记者 陈美群
万山皆绿化,四海无荒田。现在的威宁山青了,水绿了,人民群众也一天天富裕起来了。放眼望去,青山绿水间, 一个个村庄展露新颜、宁静闲逸。
“多育苗,多植树,护好林、守好绿,这是所有务林人的共识。”县林业局林业产业服务中心股长宫厚辉说。
县林业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国土绿化,发挥敢啃硬的精神,积极推进了全县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人工造林、补植补造、植被恢复,荒漠化治理作为工作重心,高位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如期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
2018年以来,县林业局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持续提升重点区域绿化,稳定抓好造林绿化工作,扎实推进经果林种植,促进林业资源增长,助推脱贫攻坚。目前,完成营造林任务31.24万亩,全面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25万亩,省级重点区域通道绿化0.04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5000亩,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4000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0626亩,中幼林抚育2万亩,市级植被恢复费通道和村寨绿化1007亩,县级植被恢复通道和村寨绿化1408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县林业局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发展建设全过程,不断加大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力度,让城乡绿化面积不断拓展和绿地质量不断提高。
宫厚辉说:“威宁总计完成11313亩大苗绿化造林任务,其中县城周边重点区域绿化面积2506亩,绿化了花土坡火车站周边750亩、梅花山1722亩、毕威高速(威宁段)周边6535亩,并实施了草海保护区违法占用林地(砖厂)植被恢复项目,涉及7个砖厂,合计植被复绿面积108.65亩。”
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县林业局还着力在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农户自愿的原则,扎实推进全县造林建设。有效实施了2017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涉及7个乡镇25个村3847户贫困户18370人,项目目前正在检查验收中,完成了县2017—2018年度经果林项目41亩,修编了《自治县2018-2020年度火棘种植方案》,并将苗木调运到了涉及乡镇,截至目前已发放苗木3300万余株,折合面积35万余亩,完成了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25万亩的任务,其中经果林20万亩,涉及苹果、花椒、核桃、板栗、樱桃等经济林,防护林种植5万亩。
据悉,目前完成了2016年石漠化治理工程第二次检查验收44857亩,2017年度石漠化治理工程30626亩,兑现2014年退耕还林第二次补助资金900万元,完成2015年退耕还林第二次次补助资金2421万元,兑现率95%,开展2016年第一次500元/亩补助资金兑现,兑现了4000万元,兑现率98%。
为缩小非农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县林业局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多措并举,以“政府定价、委托育苗、定向供应”的方式开展育苗工作,提前谋划种苗生产。
据了解,目前已调运核桃苗91.896万株、花椒苗1273.2354万株、板栗苗114.12万株、李子苗61.2411万株。此外,在龙街镇龙河村建立了本地良种樱桃育苗基地,组织培育优良樱桃苗木100万株;在龙场、中水等4个乡镇建立软籽石榴育苗基地,组织培育优良软籽石榴苗木740万株。
2018年,威宁严格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结合全县山地林地分布实际,不断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精细实施、整体推进,多措并举推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新跨越。
据了解,下一步工作中,县林业局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争取在2019年前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4.5万亩、中幼林抚育2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2万亩、植被恢复 2335.9亩、森林管护320万亩,使森林蓄积量达1900万立方米,在2020年让森林覆盖率达60%,发展75万亩经果林产业,建设一批本土经果林基地,深化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