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16

张玉发:搬新家 拔穷根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9-01-16 阅读:239


 

张玉发从车上搬下从老家搬来的酸菜罐


  1月8日,农历腊月初三,是传统文化里人们喜欢选择的搬家好日子。这一天,家住海拉镇石坪村山花厂组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张玉发一家,包了小货车拉着家具赶往县城,前往威宁五里岗恒大A区14-1-1-3号,举行乔迁进火仪式,自此拔穷根、进新家、置富业,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清晨,逶迤的平箐梁子还在沉睡,牛栏江一级干流耐书小河也还在沉睡。当破晓的第一缕曙光唤醒牛羊与鸡鹅、照亮大山与村庄的时候,张玉发一家满心欢喜,已经老早就起来了,屋里屋外灯火通明,处处可见一家人忙碌的身影。
  事实上,自从前次到威宁抽签定了房子、领到新钥匙以后,张玉发回到老家就一直兴奋得没睡好,常常跟家人描述新房子的模样,日日夜夜盘算着,哪些老物件要带走,还要添置哪些新家具,还要请人帮忙算个好日子,和和美美迁新家。
  “要穷穷到底,国家好管理。”当张玉发乐呵呵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和话里话外都包含了深深的惭愧与内疚,他总是觉得自己太穷,白占了国家给的新房,心里老是想着对不起国家,给国家添负担了。
  天刚麻麻亮,张玉发一家已经把家里的东西上上下下搜了个遍。床上用的草席、褥子、铺盖、枕头,穿的外衣、内衣、裤子、鞋子、帽子、袜子,做饭用的磨刀石、锅、碗、瓢、盆,刚收获的红豆、苞谷、南瓜、洋芋、干酸菜、姜、葱、蒜,日常用的洗衣机、电磁炉、电热水壶,应有尽有,打好了包堆了一院坝。
  “破锣破鼓好救月,这些半新不旧的东西,值不了几个钱,就是舍不得丢。”张玉发一边分拣着东西,一边跟儿女们聊家常。
  最让张玉发纠结的,是不好拿走、拿了也没用的农具。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玉发,跟家里的农具结下了不解之缘,总觉得手摸着它们感到亲切与顺溜。选了又选,拿过来又拿过去,他最后选了一把开山斧和一把小锄头,并说开山斧拿来砍猪脚,小锄头拿来挖药。
  在全家人的忙乱中,总算把收拾好的东西装上车了。张玉发则屋里屋外进进出出打量了一遍,尽可能不落下任何有用的东西,然后把不要的东西收在一起,堆在一处。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安心。
  上车出发时,已经是将近中午11点了。一家人不舍地回头看了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屋,张玉发知道,等过完年回来,这老房子就要拆除了,要复垦复绿。
  从海拉镇石坪村山花厂组到威宁五里岗,约170公里三个半小时车程,还要在过黑石头镇时买点粮油和菜,要五个小时才能赶到。
  下午四点半左右,当车轮拐进恒大A区,在14号楼前停下时,全家人看见周围的小区环境,虽然感到陌生与不适应,但一家人心里却很敞亮。
  “新家这里,比老家强多了。我是精准扶贫户,我家户口上才有三个人,政策说我家可以分到60平方米的房子,小是小了点,也够住了。”张玉发说。
  当问起以后他们一家如何增加收入时,张玉发说,虽然五十多岁上了年纪,但也可以在城里找点轻一点的活路做,比老家三个月都见不到一文钱强多了。
  “树挪死,人挪活,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我就不信,别人能在城里找口饭吃,我就找不到?”张玉发谈起未来,信心满满。
  “过些年老了挣不动了,儿子姑娘肯定要管管我吧。”张玉发的一句话,逗得在外务工赶回家来帮他搬家的儿子与女儿笑了。
  张玉发打开房门走进新家,沙发、茶几、电视柜、餐桌等崭新家具摆满客厅,卧室里有床、有衣柜,卫生间、厨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加上他从老家拖来的,当晚就可以烧火做饭当家过日子。
  “感谢党了,感谢政府了,叫我自己挣钱来在城市买这样的房子,是几辈人都不敢想的事。”张玉发一边整理家居,一边在嘴里唠叨。
  五点二十分时,张玉发找来升子,装上五谷杂粮,点上红蜡烛和火把,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笑得乐呵呵的。
  他们一家正式开启了全新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