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16

“三化”建设 扮靓手工

作者:卯龙艳 孙华超 时间:2019-01-16 阅读:190


 “三化”建设  扮靓手工
——牛棚镇手工社区借助“三化”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走笔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孙华超


  近年来,牛棚镇手工社区从环境卫生入手,以治脏、治乱、提升村容村貌为核心,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特别是2018年11月开展“三化”工程建设以来,社区借助这项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为老百姓营造了一个干净、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走进冬日里的牛棚镇手工社区,生活垃圾不见了,生活环境变美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一条条联户路规范整洁,一个个水泥院坝干净美观。孩子们在院坝里玩耍,妇女们三五成群坐在院坝里晒太阳、做针线活,休闲自在享受着冬闲时光。74岁的当地居民陈让英老人乐呵呵地说,自己年纪大了,难得清闲,现在家里的院坝硬化了,没事的时候就坐着晒晒太阳,和邻居拉拉家常。
  陈让英告诉记者道:“原来周围环境差,现在政策好了,我们房前屋后硬化好了,到处都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现在又快过年了,一家人热热闹闹,挺好的。”
  如陈让英老人所言,现在在手工社区,家家房前屋后的阴沟、院坝以及门口的联户路都已经完成了硬化了,不仅居住环境漂亮舒适,出行难题也得到解决。正拿着扫帚在自家门口打扫卫生的居民马军说,以前雨天一出门到处都是稀泥,做什么事都不方便,现在有了好政策,环境美了,自己也得随时打扫,保持干净,自己住起来也舒心。
  “我们农村修房子,只顾房子,不关注院坝、排水沟这些设施,院坝也没有硬化,阴天出门脚上就粘满泥巴。‘三化’工程这个政策实在好,每家每户的院坝都硬化了,门前干干净净。”马军说道。
  马军告诉记者,“三化”工程的实施不仅让社区的群众告别了以前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随着联户路的硬化,小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方便了村民们出行,而且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善,大家讲卫生、爱干净的意识也渐渐提高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化的是乡村环境,改变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说起近年来村子里的变化,家住手工社区七组的秦明华满脸喜悦,他告诉记者,“三化”工程建设最受益的就是老百姓。有了好政策的支持和帮扶,老百姓的门庭院落干净了,不仅美化了大家的生活环境,还切实为生产发展和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现在我们家和周围的邻居都十分注意保持周边的环境卫生,每家每户的门前基本上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打扫一遍,随时屋里和外面都保持干干净净。社区里面的支书、主任会不时走访查看,看到哪家环境卫生没搞好的会慢慢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指导他们。”秦明华说道。
  房前屋后由老百姓自行打扫,公共区域护寨员随时保洁。如今的手工社区,在充分借助“三化”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整治行动,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
  说起手工社区近年来环境卫生的变化,护寨员王双才体会最深。“以前社区还没有硬化的时候,我们三个护寨员打扫的工作量很大,而且路面是土路扫不干净。现在组组通修好了、联户路硬化了,我们打扫起来很方便,打扫一次能维持三天左右,工作任务减轻了,环境卫生还干净了。”
  作为社区的护寨员,王双才主要负责打扫手工社区主要干道上的环境卫生,每个月还有500元的劳动收入,对于精准扶贫户的他家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据了解,为确保环境干净、整洁,手工社区还实行了“门前三包”,切实提升村容村貌。社区的环境好了,村民们的卫生习惯也大有好转,环保意识也不断提升。手工社区将继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常态化工作,切实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提振农民精气神,带动社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生活富裕,切实改变人居环境“脏、乱、差、”的不良现状,努力营造一副靓丽、整洁、宜居的村容村貌画卷,助推手工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真正让社区美起来、靓起来。
  牛棚镇手工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威介绍说:“我们手工社区现在环境美化了,路变得平整了,院坝变得光滑了,大家爱护环境讲卫生的意识得到了提高,所以现在我们借助‘三化’工程这个契机,大力抓好全社区的环境卫生整治,老百姓对于自己的生活的环境相当重视。我们会在接下来工作当中进一步抓好环境卫生整治,让手工社区变成一个更适宜大家居住的干净、美好、漂亮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