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推动威宁教育创特争优发展
作者:罗喜贵 时间:2019-01-17 阅读:204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推动威宁教育创特争优发展
——访政协第十四届威宁自治县委员会委员范光留
记者 罗喜贵
政协第十四届威宁自治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针对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的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及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等情况,记者采访了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的教育界别委员范光留。
记者:范委员,您好!据了解,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的前身是贵州省威宁民族师范学校,1963年建校,2008年转型为普通高级中学。请您谈谈该校是如何转型的,目前学校取得了哪些成就?
范光留: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威宁民族师范学校,始建于1963年,曾是黔西北高原唯一一所民族师范学校,肩负着培养以威宁、赫章、纳雍为主,并兼顾毕节市其他县边远民族乡镇各民族合格师资的重任,秉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办学宗旨,历年来为全市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和大量乡村骨干教师,是培养和培训乡村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摇篮”。2008年毕节地委顺应当时教育发展的需求,将毕节市几所中等师范学校改制转型,威宁民族师范学校也在其中,地委明确将原威宁民族师范学校转型为“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威宁草海学校)”,学校保留副县级建制,办学体制由原来的中等职业教育转型为普通高中教育。人事管理权限只有书记校长属于市委组织部管,其他人事和业务全部下放到县委和县教育局管理。
近年来,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在普通高中教育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较快发展。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从2008年的1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4200余人。在生源基础全县挂末的情况下,仍然实现每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00余人的高考成绩,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的业绩。其中艺术类考生人数较多,成绩突出,成效显著。2018届学生黄文同学高考以634分的成绩夺取全校第一,全县前五名的好成绩。
记者:近年来,教育扶贫工作一直是威宁的一项重点工作,请您谈谈您们学校是如何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
范光留:在扶贫工作中人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还有一句就是“扶贫先扶智,治愚先治教”。在脱贫攻坚的“战争”中,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在本着“让每位师生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这一办学目标,在督促教职工潜心教学,努力培养贫困户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寨”目标的同时,还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组织教职工到指定村寨驻村,深入农户了解需求,在给贫困户送去智力支持的同时还给他们送去一定的物质帮助。截止目前,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向4个乡镇先后共派出驻村干部9人次(其中有1名副科级干部、2名女干部),共支付帮扶资金和物资近10万余元,实现帮扶对象近100户人家顺利脱贫。
记者:作为政协委员,您参加了此次会议有何感受?
范光留:作为一位政协委员,我为能够有机会参与两会,并能够在会议中将自己平时对教育的思考形成意见和建议向县委政府反映,供县委政府决策时参考而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在此次会议中,我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威宁教育创特争优发展》为题作了专题发言,发言紧紧围绕全县各类教育的现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措施,希望能够为地方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以便为地方教育发展尽份绵薄之力,并以这种方式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结合工作实际,请您谈谈今后怎样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
范光留:在此次会议中,各种报告都充分肯定了2018年的各项工作业绩,同时也正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又一次规划了2019年的发展蓝图,可以说成绩催人奋进,问题客观真实,目标宏伟远大,使命责任光荣,措施保障有力。会后,我将及时把两会精神传达到学校教职工中去,让大家利用假期好好学习、好好反思、认真规划、明确目标,在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带领全校师生以两会精神为指导,全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让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并以实际行动投身到脱贫攻坚的浪潮中去,为实现威宁各族人民与全省全国一道实现同步小康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