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18

加强教育扶贫力度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9-01-18 阅读:284


 加强教育扶贫力度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访威宁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肖良宪
记者 陈美群

  在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期间,针对全县如何开展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及今后威宁教育的发展方向,记者采访了人大代表、教育局局长肖良宪。
  记者:肖局长,您好!作为威宁教育界的代表,请您谈谈威宁在“教育扶贫”方面是如何做的?
  肖良宪: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有效举措。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县教育局大力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全力推进教育资源扩增工程、积极开展“校农结合”工作和加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尽全力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教育扶贫力量。
  记者:请您谈谈威宁“教育扶贫”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肖良宪:2018年以来,威宁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1.7亿元,资助贫困学生24.7万人次,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并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96万人,贷款金额1.84亿元。确保了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不因贫失学辍学、不因就学加深贫困程度。2018年还实施了“全面改薄”项目、学前教育建设项目、普通高中项目共112个,总建筑面积9.89万平方米。同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以“学校+企业+基地+贫困农户”的共赢模式实施,帮扶贫困户585户2893人。此外,还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招生和技能培训工作,完成中职招生18128人,其中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威宁班”1536人,县内职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两助三免”学生310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记者:您认为全县教育发展目前还存在哪些瓶颈问题,下一步将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肖良宪:全县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教师数量仍然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二是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整体偏大,缺乏骨干教师,教师外出培训机会较少,提升不够,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三是教育投入力度不够。学前教育发展起步晚,乡村幼儿园条件较差,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义务教育仍需加大投入,部分学校生均校舍、生均活动场地不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大班额”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高中优质教育的资源短缺,无省级示范性高中。四是城区学校建设缺口资金量大。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学前教育方面,采取对义务教育学校闲置校舍进行改建、争取资金新建、引进民间资金建设等方式补充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高中教育方面,对城区教育布局进行优化,加大城区学校建设力度,建成后逐步实现高中集中在县城办学。义务教育阶段,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校舍、教学设备、师资不足等问题,满足入学需求。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请您谈谈威宁教育今后将如何发展?
  肖良宪:在下步工作中,全县教育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重点围绕一个引领、两个提升,即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全面提升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切实实施好“党建+”工程,继续加强办学条件改善、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提升,加强教育扶贫力度和教育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内涵建设。
  记者:请您结合所在工作岗位,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
  肖良宪:2019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全县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此次人代会精神,在自治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加强教育扶贫力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威宁如期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