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21

抓好“组组通”公路建设 让群众出行不再难

作者:李欢 时间:2019-01-21 阅读:193


 抓好“组组通”公路建设  让群众出行不再难
——访威宁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熊杰
记者 李欢

 
  在威宁第十七届人民大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期间,记者就全县农村“组组通”建设情况采访了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熊杰。
  记者:熊局长您好,自全县农村“组组通”公路启动以来,威宁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推进“组组通”建设?目前推进情况如何?
  熊杰:威宁农村“组组通”公路按照“县级主责、乡镇实施、村民参与、多方协作、各方监督”和“工程总承包、不准转包、可劳务分包”的要求“整乡推进”。目前,2017年度建设任务1216公里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4.86亿元;2018年计划任务数4077公里,路面完成2902公里,完成投资13.02亿元,总体形象进度79%。
  记者:威宁地域面积广,地形地貌复杂,“组组通”修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熊杰:威宁农村“组组通”公路项目基本分布在边远石山区、深山区,山高坡陡,建设成本高,部分项目银行贷款补助严重不足,县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大。另外,全县很多村民组由多个自然村寨构成,按“一组一路”要求只能解决部分群众交通出行,暂时无法解决的群众反映强烈。
  记者:“组组通”的修建,惠及千家万户,就如何提高农村“组组通”建设质量和后期养护,农村公路管理局是如何管控的?
  熊杰:一是严格管理,重点把控基层压实、砼拌和运输浇筑等重点工序。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印发了《监督管理须知》手册5000余份、《监督手册》6500份、监督背心1500套。三是严把交工检测验收关,严格执行质量检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并对每个完工项目统一模式制作“质量责任终身制公示碑”。四是将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纳入包保,组织义务监督员参与管理和监督。
  记者:农村“组组通”建设是民生工程,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提高了?
  熊杰:一是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题,补齐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不仅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更为群众发展产业带来了希望,大家发展劲头足了,脱贫信心强了。二是解决群众劳务就业难题,在修建中组织当地贫困群众组成劳务队经专业培训后参与公路建设,拓宽了群众就业之路,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收入。三是解决农特产品“出山”难题,“组组通”公路,既是生态路、产业路,也是扶贫路,更是致富路,它为山村农特产品“出山”开辟了广阔的“外畅”之路。通组路的修建,让多年来饱受无路、烂路之苦的农村群众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带来了发展机遇和致富希望,切实增加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
  记者:您打算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更好地推进农村“组组通”建设?
  熊杰:下一步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激情,投入到农村“组组通”建设中,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打通阻碍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根据时间节点及阶段目标任务要求,打破常规、突破制约因素,着力过程监管和调度,督促施工单位增加机械、人力、物力投入,倒排工期,抢抓有利施工气候条件,确保在建项目快速推进。二是强化质量监管,督促各乡镇监理组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发挥好监理作用,交通部门质监站采取定期不定期巡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三是交通部门乡镇包保技术人员切实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和指导,驻地跟踪调度项目进度。四是健全联动配合机制,加大配合力度,为施工单位提供更多施工工作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措并举,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