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同心 砥砺前行
作者:李云侠 时间:2019-01-21 阅读:227
戮力同心 砥砺前行
——访威宁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管仕七
记者 李云侠
在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作为脱贫攻坚主力军的农民群体将如何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释放战天斗地的潜能实现脱贫致富,记者采访了县人大代表、海拉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管仕七。
记者:作为一位新时代农民代表,请您谈谈对此次会议的认识及感想?
管仕七:能以农民代表的身份参加本次大会,我很荣幸。本次会议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召开,大会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作为农民代表,会后将不折不扣地搞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搞好党参产业,带领全海拉镇人民决战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
记者: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您认为,威宁的农村和农民应该如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最终实现脱贫奔小康?
管仕七: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我认为农村和农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切实了解中央、省、市精准扶贫“迎难而上、稳扎稳打、强力突破”的工作决心;切实了解中央、省、市在威宁开展脱贫工作的战略方针与实施计划。在了解中央、省、市、县大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农村和农民要做到有规划、有思想、有方略地积极响应与配合。
第二,我认为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企业要带、政府要帮、群众要干。产业调整离不开良好的干群关系,只有上下一心、干群一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才能得到全面解决。企业带动群众解决就业增收等问题;政府要切实服务和帮助企业发展,科学规划,有效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群众自身要积极参与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中,主动作为,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实现同步小康。
第三,产业扶贫要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这就需要农民积极反馈当地的产业结构、产业特色、产业弊端等相关情况给有关部门,便于综合出台出一套在当地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四,农业产业经济需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全县大力推进特色经果林、中药材、反季节蔬菜、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的当下,技术培训和管理指导的强化落实变得尤为重要。组织农民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才能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让每一分钱的投入散发出万丈光芒。
第五,脱贫攻坚工作要有组织、有特色、有规模地进行。以中药种植来说,海拉黄党参之所以在全国各地大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党参种得好,更是因为我们做好了产业特色与产业规模。
总之,我认为,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威宁的农村和农民应在“明确决心、实况反馈、现代理念、不畏艰险、规模特色”五个方面夯实基础、做好做优,实现产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使农业产业效益进一步凸显,就能在脱贫攻坚战中打一个完美的大胜仗。
记者:作为海拉镇致富带头人,您接下来如何筹划带动海拉镇党参等中药材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管仕七:海拉党参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我这十年的创业之路。现在我们领办12家专业种植合作社,与四川云南等地的25家合作社建立了良好的产销合作关系。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有育种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出口等相关业务。接下来的三年内,我有三个事情要做。
首先,把12家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到20家,并在保持海拉党参的种植特色与规模下,让合作社实现多元化发展。具体说就是每家合作社在保证海拉党参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另外打造1到2个品种的特色中药产业,在保证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又能保证新兴品种的专业性和整体产业的稳定,三者兼得。
其次,以现阶段的销售渠道为基础,公司在三年时间内由产销一体逐渐转向产销分离,让海拉党参及相关的产品得到更好的宣传,让海拉党参得到本该属于它的经济价值,提升农民中药种植的产业经济收益。
第三,公司将着手在威宁本地经营中药产业种植示范园,进一步将中药种植与农业旅游观光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以特色中药种植为基础,结合现代中医养生理论为核心建立的中医养生馆、药膳馆、药茶馆等中医药生态养生系统,打造集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中药产业观光园。
记者: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中,您有何打算?
管仕七:海拉党参的成功,让我深深体验到付出与奉献的精神,并有了新的理解。这几年我常常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海拉党参在海拉能种,在其他地方能不能种呢?党参在海拉能形成特色与规模,其他珍贵中药材是不是也能像海拉党参一样施行种植推广?这些想法要在哪里实行,怎样实行……
我们的五年计划就是要把海拉党参的发展模式在全威宁复制推广,带动更多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更多的农业产业经济优化,从而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