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23

一心为民拔“穷根”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9-01-23 阅读:231


 一心为民拔“穷根”
——记威宁广播电视台派驻兔街镇新光村第一书记李甜
记者 唐爱梅


  1月18日这天,兔街镇新光村村民李章良早早地就来到村活动室门口等待青薯9号马铃薯种薯发放仪式的开始。
  见到记者的到来,他高兴地说:“村里免费给我们发放种薯,我们不仅种了自己吃,还可以将种出来的马铃薯喂养牲畜和进行销售,国家的政策真是太好了。”
  据了解,新光村发放的青薯9号马铃薯种薯是由威宁广播电视台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李甜向有关部门申请得来的,此次共计发放种薯9.09万斤,惠及新光村700余户农户。
  “这次发放马铃薯种薯是我们多次入户走访、实地考察、充分考虑村民意愿的结果。”驻村第一书记李甜介绍说。
  在决定连片种植青薯9号马铃薯之前,李甜和新光村村两委一起考察过魔芋、半夏等中药材的种植情况,但因种植中药材前期投入过大、风险过高,而大部分群众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综合考虑后,李甜还和新光村村两委决定带领村民发展300亩青薯9号马铃薯连片种植。
  种薯发放仪式上,李甜还邀请了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来到现场,为村民们讲解青薯9号马铃薯种植如何切块、出苗期如何防治病虫害、开沟起垄的间距等种植技术与要点。
  目前,在李甜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新光村已和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购销合同,村民们种出马铃薯后,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将以每公斤1元的保底价收购该村村民所产的马铃薯。
  在种薯发放现场,记者看到,新光村的村民们按组排队,各组的组长按照名单发放种薯。整个种薯发放现场热闹非凡,很多村民把家里的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都开来搬运种薯,年轻的帮助年迈的、强壮的帮助体弱的,互帮互助地有序地搬运着种薯。
  领到种薯的老人安华林拄着拐杖靠在堆起来的几袋种薯上,乐呵呵地说:“我今天领到了2袋种薯,等会儿孙子就过来帮我搬回家,政国家策好真是太好了,还免费为我们发放马铃薯种薯。”
  安华林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可她仍坚持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扶贫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贫困户的懒筋抽掉,以辛勤劳动为荣,以争当贫困户为耻,让贫困户自己动起来,政府再拉一把,这样才能富起来。”谈起扶贫工作,李甜深有体会地说。
  2017年9月,李甜被派驻到兔街镇新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先后为新光村争取到了10万元资金为该村发展青薯9号马铃薯连片种植,争取到了价值近5万元的复合肥免费发放给该村贫困户,争取到了2万元文化活动项目资金为该村发展村级文化事业,此外,还为该村村活动室争取到了“大喇叭”1台、音箱1台及电子琴、鼓、平板电脑等有关文化活动室设备。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李甜通过多次入户走访,与农户深入交流,发现部分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更有一些农户想争当贫困户,针对发现的问题,李甜及时和新光村村两委沟通,通过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使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
  李甜驻村一年来,还多次邀请县农牧局专家来新光村实地考察、授课,在田间地头开展讲习;邀请县文化馆来新光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驻村干部就是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给村子带来新的改变。”李田说。
  目前,李甜还和新光村村两委一起深入该村了解民情民意,统计愿意搞蜜蜂养殖和花椒树、中药材等种植的农户,为下一步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李甜还和新光村村两委着手为该村未来要发展的几个产业寻找销路,她说:“希望可以帮助村民解决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拔掉‘穷根’,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