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有了自己的血站”
作者:周星 时间:2019-01-25 阅读:985
“威宁有了自己的血站”
——威宁中心血站创建工作小记
本报记者 周星

技术人员正在做先期操作实验

技术人员正在做先期操作实验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威宁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就医环境逐步改善,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升,危急重症逐步增多,临床用血不断增加,但威宁一直没有自己的血站,建立威宁自己的血站已迫在眉睫。
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创建工作
一直以来,威宁高度重视血站建设工作, 2016年3月8日,省卫计委批复同意设置威宁中心血站后,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血站建设相关工作,着力解决血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血站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财力支持。
县中心血站位于县人民医院老门诊四、五、六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经过两年多的筹建,投入建设资金1100多万元。2018年11月,威宁中心血站通过了省卫计委专家组的总体验收。
去年12月23日,新建成的威宁中心血站举行了揭牌仪式,将于2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威宁中心血站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承担威宁县内无偿献血的招募、血液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的供应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
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中心血站着力配强血站工作人员,目前有正式员工10人,外聘了一名副高级检验师指导血站检验人员工作,多方位满足血站的人才需求。
目前,县中心血站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均已全部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已经安装调试完成,各类设备、仪器均完成质检资格认证。
“站内还安装了一台100千伏安备用发电机,保证在市政供电发生故障时,3秒内完成血站供电转换,保障血站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县中心血站后勤保障人员袁萍说。
强化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
血站作为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保障单位,服务质量在采供血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血站在建之时,县卫计局未雨绸缪,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成都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进行无偿献血招募师资格培训、组织参加省输血协会举办的临床输血知识培训班、组织到省疾控中心学习,又先后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六盘水市中心血站、毕节市中心血站跟班学习,熟练掌握各科室业务技能,特别是检验、成分制备等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时间长达1年。通过跟班学习,派出学习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合格,为县血站独立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如今,县中心血站已完成血站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完成血液从采到供整个过程的可追溯性管理体系建设。每周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一办两规”相关业务,学习《血站质量管理规定》《检验科标本留样要求》《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血液采集礼仪服务规范》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血站采供血工作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注重质量 大力提高采供血能力
血液质量安全是血站的命脉。
县中心血站将采取抓血源、重安全、强保障、促发展的质量方针,坚持以“团队、激情、超越、创新”和“安全是根,保障是本”为治站理念,以无偿献血工作为中心,全面落实质量管理,确保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
新建成的县中心血站内设质管试验区、成分制备科、检验试验区、体检采血室等科室,拥有固定的采血车1辆,拥有核酸检测系统、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全自动酶免工作站等37种74件实验室和制备室设备,为血液的安全提供了保障,目前设备均已到位并已安装调试完毕。
“‘核酸检测’非常重要,它能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水平、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中心血站负责人杨佳川如是说。
据了解,县中心血站将与全县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形成急救联动机制,形成“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院前急救网络,确保绿色生命通道畅通。
威宁终于有自己的血站,将于今年2月底投入使用。血站将进一步保障我县的采供血安全,进一步完善全县急救体系,更好地为威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