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作者:沈光勇 马寻东 时间:2019-02-01 阅读:187
“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威宁政务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综述
本报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马寻东
走进威宁政务中心服务大厅,只见各类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为群众办理业务,前来办事的人们则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眼前的一切显得紧张有序而又一派忙碌景象。
这是近年来威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建立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树立了政务服务新形象的成果。
“威宁始终坚持‘大县大服务’理念,以‘服务社会,方便群众’为宗旨,秉承‘便民、高效、廉洁、规范’服务理念,把‘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作为行业标杆,打造更加规范、高效、诚信、开放的政务环境。”威宁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永刚说。
近年来,威宁多措并举,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大转变”,政务资源“大整合”,行政效能“大提升”,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再添一捆柴”。
“放到位”“管得好”“服应实”
一年来,威宁严格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对承接保留的事项,简化行政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制度,确保权责清单的合法性和实效性,打造更加统一规范、简便易行、纵向顺畅、横向衔接的清单模式,确保权责清单监管更加有力,做到“放到位”“管得好”“服应实”。
2018年,威宁完成两次“权责清单”动态调整。5至7月,威宁对县直部门和乡镇进行了第一次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此次调整,涉及县直政府工作部门26个,调整后的清单共计3070项,动态调整了权责清单相应的流程图,流程图调整后共计3070个。涉及乡镇35个,调整后各乡镇权责清单均为90项,动态调整了权责清单相应的流程图,流程图调整后各乡镇均为90个。
10至12月,威宁按照省审改办2018年7月版县级清单模板,结合第一次动态调整的权责清单和流程图,根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情况和省审改办推行的“三级四同”要求,对县直25个工作部门和35个乡镇进行权责清单第二次动态调整。
此次动态调整后,清单共计3307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219项、行政处罚事项2582项、行政奖励事项23项、行政强制事项146项、行政确认事项22项、行政裁决事项3项、行政征收事项16项、行政给付事项19项、行政检查事项146项、其他类事项131项。
同时,完成省审改办要求的权责清单“三级四同”工作,对3307项权责清单作了统一编码,要求各县直部门和乡镇按照省审改办下发的“行政许可地方标准”实施行政许可。另外,动态调整了权责清单相应的流程图,流程图调整后共计3307个。
对35个乡镇进行的第二次动态调整,调整后各乡镇权责清单均为86项。其中,行政许可4项、行政处罚4项、行政强制3项、行政确认8项、行政裁决3项、行政给付6项、行政检查8项、行政奖励2项、其他类事项48项。同时,动态调整了权责清单相应的流程图,流程图调整后各乡镇均为审批86个,共计3010个。
2018年7月,完成对县直25个部门的中介服务事项动态清理工作。通过合法性审查的中介服务事项涉及5个县直部门共10项,其中公安局2项、国土资源局5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项、发展和改革局1项,教育局1项。
执行“六个一”改革,各部门每项权责事项满足“六个一”清单条件的就梳理进入清单,符合条件的可以纳入多张清单。改革后,县直部门共计3669条,其中网上办结一批301条、当场办结一批123条、承诺办理一批43条、限时办结一批271条、便民化服务一批217条、从严监管一批2714条。35个乡镇共计4445条,网上办结一批455条、当场办结一批630条、承诺办理一批0条、限时办结一批1995条、便民化服务一批735条、从严监管一批630条。
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平等准入环境
一年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推进竞争执法,优化竞争环境,建立健全了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强化了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质量提升扎实推进,品牌创建得到加强,并通过创新市场监管机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监管效能不断提升,使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
降低市场准入办照门槛,登记窗口及时调整前置变后置的行政审批事项,公示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32项及变更、注销登记前置审批指导事项31项和45项县级工商登记后置许可事项。向社会公布开放省、市、县三级企业名称库,实现创业者自助选择企业名称,放宽了企业注册名称限制。
同时,推进企业“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登记改革,对市场主体使用暂未取得所有权证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的,可以凭房产管理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的产权证明,租房合同或购房合同复印件登记注册。
坚持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的原则,市场监管局及时摸清家底、明确分工、理清流程、建立体系、完善机制,正式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落实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
实行后,企业或个人到办理窗口递交登记材料后不再向被整合证照核发部门递交任何材料,登记窗口按照“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工作模式,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截止目前,全县共核发“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5008户,,企业2313户、个体工商户12695户,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了办理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自2017年3月1日起,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简化注销程序,减少申请材料和申请环节,创新服务方式,有效提高了注销登记效率,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政府效能,降低市场主体退出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实施后,符合简易注销的企业减少清算组备案这一流程,不需再登报注销公告,只需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公告注销后,直接到窗口办理即可,有效减少了办理环节,节约了办理成本,提高了办理效率。
截至目前,全县已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简易注销414户,符合企业简易注销条件,办结注销258件,真正解决企业“进门容易出门难”问题。
持续推进“个转企”工作,做好个体工商大户的宣传、引导、帮扶工作,对“个转企”注册登记实行“一注一开”特别程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18年共发展“个转企”30余家。
坚持依法行政,高效运行。截止12月底,常驻行政审批部门26个,另对办件量少的7个单位设置综合窗口,进驻10家中介服务公司,设置6个商务服务点。2018年,政务大厅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80余万件,办结率为99.99%。
坚持“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按照巩固完善、拓展创新、务实高效的原则,认真探索,总结经验,多方借鉴,继续加强县、乡、村三级“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服务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展和延伸服务范围,普及无纸化办公。
拓宽服务领域,着眼群众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创新服务机制,提升审批效能,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优化服务流程,以流程再造实现提速增效、减证便民,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广播、短信推送、媒体推广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提供办事大厅一站式便民服务、预约服务、免费wifi服务、服务对象评价等功能,为群众、企业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五全服务”。为群众办事提供自助式、人性化的信息化环境,让社会公众多走“网路”、少走马路,做到政务服务便民化、便民服务人性化。
“双随机一公开”成员单位坚持将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合理规划抽查工作领域、范围和频次,推进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开展,增强了监管力度。检查对象录入方面,全年录入663205人次;执法人员录入方面,全年录入14954人次;随机抽查情况方面,全年开展随机先抽查1764次,全年随机抽查对象数6095次,全年随机抽查事项数1069次,全年随机抽取执法人员数3333次;抽查结果录入情况方面,全年应录入人数4474人,实际录入人数3802人;抽查结果方面,全年未发现违法违规情况户数2961户,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责令改正户数1322户,涉嫌违法违规、转案件处理程序户数23户,其他6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