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2-13

风生水起 风光无限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9-02-13 阅读:287


 风生水起 风光无限
——威宁依托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李玉荣


平箐光伏电站一角


百草坪风电场一角

  时下,放眼威宁大地,一个个迎风起舞的“大风车”从东到西蜿蜒数百公里插在大地的脊背上,拥抱高原朔风,一排排向着太阳的硅晶板不断吸纳着大自然的能量光芒耀眼。这些新能源平均每天向国家电网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量,温暖千家万户,点亮万家灯火。
  近年来,威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新能源的发展不仅使威宁获得了“全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也带动了全县旅游、农业、养殖业等产业发展,让当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威宁风光项目累计发电95亿度,实现产值52.3亿元。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威宁大力发展新能源付出的艰苦努力。
  发展新能源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友好型社会。
  威宁地处贵州西北部,是贵州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素有阳光城之称,太阳能、风能资源富集。威宁平均海拔2200米,风力资源得天独厚。经专家认证,全县风力发电可开发量达200万千瓦。于是,这里成了发电企业的“必争之地”。
  时机就是商机。2012年,在得知威宁风力发电可开发量可观时,龙源风电、华能风电不约而同进驻威宁,共同开发威宁的风力资源。
  之后,威宁大地上,一架架风车,从百草坪驾到马摆大山,从梅花山驾到雪山。这些大风车,不但成为新风景,还转出了滚滚的新电流。
  “由于威宁得天独厚的高海拔优势,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在威宁各级政府的大力帮助和鼓励下,风电开发企业纷纷入驻威宁。”华能乌江源风电场厂长詹彪说。
  此外,阳光也是很好的新能源。
  泽德广布,万物生辉的阳光,为威宁带来绿色能源发展的新梦想。2015年5月,地处岔河镇和海拉镇境内的总投资27167.4万元,占地面积900亩,总装机容量3.23万千瓦,每年发电利用小时达到1180小时,全年发电量3813.7万千瓦时的平箐梁子“平箐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这是贵州首个光伏电站。
  2016年6月,总投资6.3亿元,占地面积约2100亩,装机容量7万千瓦,全年可提供9000万千瓦时以上清洁电力的全省首个农业光伏电站——贵州金元威宁么站农业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该电站每年可节约标煤3.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3万吨,是贵州第一个农业与光伏的“农光互补”项目。
  威宁能源公司党总支书记叶绍龙告诉记者,截止2018年,国家电投集团威宁金元能源公司先后建成平箐、么站小关山、中梁子三个光伏电站及象鼻岭农光互补电站,光伏总装机34.2万千瓦,年发电量4.12亿千瓦时,各项技术指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平箐电站获得全国5A级电站评价,小官山电站获得全国电力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体现了贵州光伏产业排头兵的作用。
  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威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2013年以来,威宁以风、光发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项目“崭露头角”,截止2018年底,威宁建成风电项目24个,装机118万千瓦,投资113亿元;光伏项目7个,装机36.3万千瓦,投资29.2亿元;建成24万千瓦水电站一个,投资4.5亿元。风、光累计发电已达95亿度,实现总产值52.3亿元。
  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开发布局,切实做好风电、光伏电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新能源开发,威宁将继续坚持新能源发展路线,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詹彪说,华能乌江源风电场、雪山风电场、观风海风电场已经建成投产,累计装机规模50.3万千瓦,累计投资45亿元,法地二期项目已在规划设计中,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
  叶绍龙表示,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全力推进威宁百万千瓦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地企双赢。
  据了解,仅是2018年,威宁新能源总共发电30.12亿度,实现产值16.1亿元,其中风电发电18.64亿度,实现产值9.87亿元,光伏发电4.82亿度,实现产值4.72亿元,水电发电6.6亿度,实现产值1.55亿元。
  风生水起,风光无限,新能源必将书写威宁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