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织密“旅游网”推动经济发展
作者:赵琴 时间:2019-02-15 阅读:224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近年来,威宁以“旅游品牌创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发展质量”三大提升为抓手,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强化信息队伍建立,突出“高效”运作。2018年,建立了一支业务水平较高的信息员队伍,纳入省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140 个村,培训乡镇信息员41人,录入省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贫困人口12889人,超额完成1214人;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带动就业人口6219人,超额完成1339人。
强化旅游项目申报,突出“精准”受益。申报了板底彝寨建设项目、支格阿鲁文化活态演绎项目等14个项目旅游产业子基金,手续已办理完成,总投资60.250354亿元,申报的项目在建项目4个、拟建7个、扩建1个、改建1个、续建1个,将通过“公司+农户”、直接或间接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32670人脱贫。
强化抓好改革重点,突出“高速”增长。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为重点,推动旅游产业与经济优质高效发展,继续保持旅游业高速增长。2018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128.62亿元,同比增长36.82%;接待游客1288.87万人次,同比增长44.81%。启动实施旅游产品“1+5个100工程”,全年完成旅游投资500万元以上,完成新建改造旅游厕所13座,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300余人。
强化旅游亮点建立,突出“品牌”成效。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旅游精准扶贫的九大工程。将84个深度贫困村和57个旅游基础较好的村(社区)纳入贵州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57个村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立了县、乡、景区旅游扶贫信息员网络,投入资金实施旅游区建设,修建板底、迤那等旅游公厕,把对A级景区草海、泰丰园的考核直接和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挂钩,引进公司实施对口帮扶。组织贫困人口乡村旅游扶贫专题培训7期,培训人员1300余名,九项工程带动5815名贫困人口就业。
强化合作社打造,突出“特色”亮点。成立海边街道幸福小镇乡村旅游合作社,有会员单位农家乐38家、草海民宿32家,可同时接纳3000余人就餐,500余人住宿,解决了100余人的就业问题;成立了石门乡祥云神虎民族手工妙艺专业合作社,打造旅游商品,吸纳110人贫困人口就业;成立威宁荞道荞麦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使板底乡雄鹰村群众每年根据经营情况获得分红;组建了威宁旅游业协会,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据悉,威宁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旅游产业发展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让旅游产业在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同步小康创建进程中担当重任,成为引领威宁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