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2-15

激励干群斗志 激发脱贫动力

作者:岳刚 朱四运 时间:2019-02-15 阅读:291


 激励干群斗志 激发脱贫动力
《脱贫攻坚看海雀》在威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本报讯(记者 岳刚 实习记者 朱四运) 2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脱贫攻坚看海雀》为题,从三个方面详细报道了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从“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艰苦奋斗,立下愚公移山志,让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形成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成果”。 
  赫章与威宁仅一河相隔,河镇乡与兔街镇近在咫尺。
  海雀村绝地突围34年,从无到有,从被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到逐渐摆脱贫困,实现了美丽乡村变迁的伟大梦想。
  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
  人民日报为海雀村“点赞”,也为赫章的兄弟县威宁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鼓舞了人心、提振了士气,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气神。
  全县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海雀为标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巨大力量,继续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旗帜,紧跟中央、省、市改革步伐,坚持尽锐出战、背水一战,务求精准、务求实效,坚决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当我第一时间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脱贫攻坚看海雀》报道时,内心深受触动,这是对海雀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充分肯定。国家从没忘记百姓,更没有忘记海雀,党中央有着越来越大力度的扶贫政策和决心,老百姓有着文朝荣这样的共产党员带头,国家有着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斗的人民,这就是海雀旧颜换新的答案。海雀村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脱贫是国家所向,更是民之所望,我们坚信,这场战役国家必胜,人民必胜。”牛棚镇党委书记张植江表示,今后将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助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紧盯“五个专项治理”狠抓整改落实,补齐短板,攻艰克难,把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建立问题清单、对标对表查漏补缺,补齐短板,采取强有力措施,以“抓铁有狠”的坚强意志,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确保如期实现全镇脱贫目标。  
  成绩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看完《脱贫攻坚看海雀》一文,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早就深深被海雀村人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震撼。威宁人民在试验区的伟大建设和实践中,创造了‘威宁精神’和脱贫攻坚‘四看法’,这些都是我们打赢攻坚战,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精神力量”,威宁新闻信息中心主任许定华表示,“威宁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新闻工作者更应该围绕中心、服从大局,真实报道脱贫攻坚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媒体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积极宣传党中央对脱贫攻坚所提出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一起走向小康的道路。”
  金斗镇黑坭村党支部书记赵民表示,今后将不断加强村委班子学习,学习海雀精神,建设一支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的村委班子。同时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多到群众的田间地头走一走,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然后召开村委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产业兴则百姓富。赵支书还表示,今后将会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壮大乡村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比如:养蚕、面条加工等。
  “国家政策好了,干部更能干事了,海雀村一个以前那么贫困的村都能被人民日报点赞,作为一名普通群众,我对我们国家的脱贫攻坚更有信心了,我更加坚信党和国家会带领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绿水青山、百姓富足、美丽威宁新画卷将会迅速铺开。”白马村村民姚衡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