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2-25

“希望”——在花椒上生长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9-02-25 阅读:242


 “希望”——在花椒上生长
——么站镇香厂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侧记
记者 唐爱梅

  在么站镇香厂村采访的过程中,“希望”一词贯穿始终。
  香厂村土地贫瘠,村民久困于贫。山上光秃秃,种苞谷产量非常低。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幸福新生活?是村里几代人苦苦思索的难题。
  种苞谷、洋芋,种烤烟,接着又大规模尝试种植花椒树——这是近年来香厂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这其中却蕴藏着村民们敢于向贫困宣战的勇气。
  村民张守平今年种植花椒树的面积已经达到100亩,是香厂村种植花椒的大户。
  最近一个星期,张守平夫妇每天都要在花椒地里洒水,浇完所有的花椒树要用去8吨水。他的妻子沈国芬说:“天天待在地里头,除草、洒水、施肥、打农药防治病虫害,每天忙得团团转。”
  风吹日晒,但沈国芬没有抱怨,反而面带笑容,眸子里闪着希望的神采。
  2017年,香厂村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时,很多村民都对未来的产业发展之路充满迷茫,在农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牵头联系下,村副主任王雄带领村民外出考察,考察队伍只有3个人。
  2018年,么站镇政府、香厂村村“两委”、农景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组织村民赴重庆考察,这时,考察队伍已经壮大到19人。
  沈国芬就是考察队伍中的一个。
  “那边的花椒结得太好了,一大串一大串的,效果非常好,我们看着心都红了。”沈国芬神采奕奕。
  在考察的过程中,一垄一垄硕果累累的花椒树、一个接着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致富故事,让沈国芬更加坚定种植花椒树是明智之选。
  沈国芬回到老家之后,将手机里拍下的整片整片的花椒树照片拿给邻里看,与他们讲述起花椒树的主人是如何实现致富的。
  “一个老人,400棵花椒树,一年的收入达到7万元以上。”这段话简洁精炼,但是却让无数种植花椒树的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让他们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香厂村种植花椒树面积达2300亩,全村种植面积在五六十亩以上的农户有20余户。
  “产业发展起来主要还是靠这些大户,一旦这些大户富起来了,其他村民也就会自发跟着种植。”王雄说。
  村里种植花椒树的大户张守平坦言:“现在村民都在看着我们,如果我们的花椒效益好,他们也就有了信心。”
  张守平以前外出打工,也曾在家里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苞谷、洋芋,“人苦死,除去成本,也就赚个几千块钱,这点钱起不到什么作用”。
  张守平的几个孩子还在上学,一年光学费就上万元,他自己调侃说:“每年自己打工都挣不到学生们的学费。”
  想要改变现状的心前所未有地迫切,但是对于张守平一家来说,投资1万多元来购买花椒树,花钱大面积租地,心里还是忐忑的。
  刚开始种植的那一年,张守平还不懂种植技术,在花椒地里种植苞谷,到最后苞谷的产量不好,花椒树也成了那一片最矮小的。
  张守平悔不当初,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种植技术,凡是政府组织的考察、培训他都积极参与,同时还充分利用网络,在网上学习种植技术。
  香厂村几个花椒种植大户时常交流种植经验,期盼着“坐在院子里都能闻着花椒味儿”的那天早点到来,这几个有着冒险精神的人,在当地政府的引领帮助下,以己身之力推动着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
  据悉,在香厂村种植花椒树的过程中,农景种植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并组织村民学习种植技术。
  农景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从事花椒育苗、种植和加工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与村民签订了订购合同,香厂村花椒树出产时合作社将以市场价进行收购。
  “花椒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调味品外,在医药保健品、美容护肤品等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王雄说。
  王雄通过近几年多次前往四川、云南、重庆等地考察发现,花椒的市场前景广阔,去年香厂村花椒刚刚挂果时就已经有来自云南曲靖的客商联系他采购。
  张守平也常常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收到有意购买的信息,但是奈何“有市场、没产品”,张守平转念一想,说道:“客商主动联系购买说明花椒是不愁销路的,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干起活来都得力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