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生活更幸福 让产业发展更迅速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9-02-25 阅读:231
让居民生活更幸福 让产业发展更迅速
——新飞社区实施“三硬化”工程带来新变化
记者 唐爱梅
么站镇新飞社区居民李仁群的家位置比较“特殊”,在半山腰上,往下出社区有一段距离,往上进入到瓦房组也还有两三百米的路程。
就因为处在这特殊的位置上,李仁群见证了近年来新飞社区公路发生的巨大变化。
前几年,“一事一议”政策惠及新飞社区,将水泥路修通到了李仁群的家门前,后来由于资金不足,这条水泥路就此“停”在了他家门口。
往下是水泥路,往上是泥巴路,这段泥巴路又刚好是居民们日常生产生活必经的路。
学生们每天从泥巴路上走下来上学,遇上下雨天,裤腿、鞋子上全是泥,年纪小的直接染成了泥猴,走到李仁群家门前时,这群满脸稚气的孩子每次都先在他家门前的水池边洗裤子、刷鞋子,然后才穿着“干干净净”却湿哒哒在滴水的裤子去上学。
李仁群见过太多这样的场面,回忆起来心里还是会泛起无尽心酸,他说:“冬天水又扎(冰),看着那些娃娃实在可怜。”
当然,李仁群也见到过许许多多背着苞谷、洋芋咬紧牙关上下山的农户,汗水浸透衣衫,手上沾满黄土,背着高过头顶的大背篓,却再累也不敢轻易停下来休息,“怕一放下背篓没人帮忙就起不来了”。
李仁群自己就是这群辛苦耕作的农户中的一个,他有3亩多的土地在山上,没有修通水泥路之前,春天播种秋季收获都只能用背篓背、用马车拉。
逢年过节的时候,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其中有些挣了钱买了小汽车,但是车开不回家,只能停在李仁群家门前,这段本就不宽敞的水泥路成了整个瓦房组居民的“停车场”。
不论是出行还是返乡都极为不便,新飞社区的居民对于修通一条水泥路的渴望胜过一切。
2018年2月,新飞社区实施组组通公路建设,该工程已全部完工,总长达10.75公里的公路让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
2018年10月,新飞社区全面实施“三硬化”工程,水泥路修通到家门口,院坝平整又干净,排水沟通畅又卫生,居民们长久以来的期盼终于变成现实。
曾因多次看到学生穿着湿裤子、泥鞋子上学的场景,李仁群屡次向社区里反映,希望尽快修通水泥路,方便学生上学,也为农户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得知家家户户门前都要修通水泥路之后,李仁群语气坚定地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乡路,既然政府出钱,我们当然人人都要出力。”
修建联户路时,59岁的李仁群帮着挖泥巴路、搬石头和水泥。一时间,社区里的男女老少都忙碌起来了。
修路时占用到了农户的土地,农户干脆地说:“只要修好路,把地挖掉都无所谓。”
除了政策补贴外,不少村民还自己掏腰包,把联户路修得宽敞平整,小型轿车均可通行。
2018年11月,新飞社区“三硬化”工程建设完工,共硬化联户路5615.67平方米、院坝2092平方米、排水沟713.2米。
李仁群笑着对记者说,刚刚过去的春节,光是瓦房组就开回来了十多辆小轿车。
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家过年,车子都开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进城购买年货也方便了。
面对当下即将开始的春耕,李仁群心里已经有了计划,“把拖拉机开上去,种子肥料都不用背,轻轻松松种好地”。
以往走泥巴路上学的孩子现在每天都能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去学校,再也不会有“穿着湿裤子泥巴鞋上学”的辛酸事了。
李仁群感慨:“政府帮助我们修通了这条路,我们是百分之百的满意。现在政策好,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三硬化”工程修建完之后,从前的泥泞小路,如今川流不息,便利的交通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传统的耕作方式仅仅能让农户实现自给自足,而现在便捷的交通打破了传统产业链,社区抓住机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减高杆低产农作物,改种蔬菜,并通过组组通、联户路等将社区农户生产的蔬菜运出去卖,帮助他们实现增收。”社区居委会主任李伦说。
“有货都拉得出去”,便利的交通为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显然“三硬化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益处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