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潮:又是一年春耕时 喜看产业焕生机
作者:唐爱梅 唐本黄 时间:2019-02-26 阅读:265
又是一年春耕时。
2月25日,记者来到双龙镇水潮社区,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挥动着锄头,把嫩绿的菜苗植入土地中,不一会,整片大地就“长”满了“绿芽”。
据江楠集团威宁分公司双龙基地生产主管赵龙介绍,工人们所种植的迟菜心是江楠集团在双龙基地的主导产业,双龙镇大田基地预计种植600亩,全县预计种植1500亩。
迟菜心的生长期为2个月左右,进入采收期后,可采收菜苔约5次,亩产可达2000斤左右。
该基地所产的迟菜心主要销往江南市场,市场价格为3元1斤。
该基地平均每天可带动150名农户就近就业,每天的务工工资为80元每人。
在基地里务工的基本上都是本地农户,其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还在哺乳期的年轻母亲,也有放寒假回家过春节的学生。
还在上大学的杨梅花告诉记者:“假期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做,就想着自己挣一点生活费,帮家里减轻负担。”
对比刚回到家的时候,杨梅花连日来在基地里务工,皮肤晒黑了许多,但笑容却愈加灿烂。去年杨梅花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住了一个多月院,出院后就不能再继续从事体力劳动,家里没有了经济收入来源,懂事的杨梅花一心想着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和母亲两个人在基地里务工,两人每天能挣160元。
“能挣一点算一点”,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补贴家用,杨梅花觉得很开心。
在基地里务工,对于当地很多农户来说算得上是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我经常在基地里做工,每天挣80块钱,还是比较轻松的。”杨巧玉告诉记者。
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基地用工需求量大,大部分工人在基地里长期都有活做,月收入均可保持在2000元以上。
据了解,大田基地由恒大集团援建,恒大集团在基地投资建设了以色列水肥一体喷灌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更快捷、方便的灌溉施肥,能够确保蔬菜快速生长。
“双龙镇大田基地引进了江楠果蔬集团作为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可带动当地276户贫困户就业增收。”恒大扶贫威宁分公司双龙分部负责人陈佳说。
农户就业有了好去处,在家门口就当起了“上班族”。
家乡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着在外漂泊打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张鹏就是其中一个。
张鹏说:“往年一过完年我们就出去打工,今年回来看到这个基地发展得好,可以在里面打工,工资也不低,就决定不出去了。”
如今,张鹏在基地里开货车负责搬运,每天工资为130元,收入不比外出打工低,关键是离家近了,“有什么事都可以回家”,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自己也有了归属感。
基地生产主管赵龙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威宁人,老家在哈喇河镇,他早年在外闯荡,一直都在从事蔬菜种植,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江楠集团的工作人员,在对方的介绍下来到基地担任技术指导。
记忆中的故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龙打心眼里高兴,他认真地说:“我回家种蔬菜,一是想为家乡的产业发展作贡献,还有就是想帮助家乡人就业,带动大家一起富起来。”

春耕生产正当时

春耕播种现场航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