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场镇格寨村: 产业路打通村庄经济动脉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9-02-26 阅读:264

猴场镇格寨村4.7公里产业路一角
在猴场镇格寨村,有这样一条路,它不经过任何一户人家的房子,却与当地358户人家的生活紧紧相连。从山底盘旋到山顶,这条路将358户农户的土地连成一整块,将散落的荒地连成一片,也将格寨村不成规模的分散种植连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经济。
“这是一条盘活了全村农业经济的产业路。”村支书唐克举说道。
唐克举口中的产业是一个8200亩的苹果和1000亩樱桃组合而成的产业基地。这个基地所经之地连接了全村385户农户的土地,在基地建设之前,格寨村的产业发展零散,村民们种植传统的包谷、洋芋,而且因为收成低、种植难度大,有将近一半的土地是没人种的荒坡。所以,当村支两委开始带领百姓发展规模种植果树之后,这片原本荒废大半的山坡重现了活力,村民用土地入股,成了合作社的股民之一。而且合作社承诺,所有用土地入股的农户,在果树开始挂果销售之后,每亩土地有1500元的收入,这样的一个政策把一些闲置的荒坡地盘活了,还把全村385户农户变成了合作社的股民。农户们用土地入股后,又成为了合作社的长期工人,在基地打工挣钱,有了新的就业途径。
然而,这样一个让当地产业换发新生的基地因为没有一条产业路而让基地发展举步维艰。在9000多亩占地面积的果园内上班,走到哪里都需要靠双脚的力量,这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一大心病。
“以前,我八点钟上班,早上五六点多就要起床了。”说起这条路,正在果园修剪果树的龙凤花很感慨。格寨村的苹果基地从建立开始,龙凤花就在里面打工,由于当时不通路,许多和龙凤花一样在里面打工的工人必须要起个大早才能按时到达基地上班。然而路不通,对当地百姓来说,不仅仅是起得早这一个难题。更为艰难是,所有的种植物资必须要靠工人们的双肩一点点背上来。肥料、树苗、甚至天气干燥需要给树苗泼水都需要人背马驮。唐克举常常感叹:“我们村的这个产业基地真的是老百姓用肩膀扛起来的呀。”
去年八月份,这条长4.7公里困扰着当地百姓的产业路终于修通了。
“有了这条路,我们才能实施水肥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在村支书唐克举看来,这是一条能够彻底改变格寨村发展现状的产业路。如今,唐克举每天开着车,十分钟就能从山下到山顶,把满眼的苹果树和樱桃树都看了个遍。而在以前,他从山下到山上来回足足要三个多小时。
“路修通,我们早上可以多睡一会,晚上可以早些回家。”龙凤花感叹,以前,摸黑出门,摸黑回家。现在,早上起来骑着摩托车十分钟就到基地,晚上也再不用赶着月亮回家。而且,对于工人同时是股民的他们来说,每一个在基地打工的工人都清楚,有了这条路,才能使得基地有好的发展,外头的车子才能顺利进来收购水果,股民才能从中获益。
龙凤花用家中6亩土地入股合作社,等到收成之后,光是土地的分成她家就有9000块钱的收入,再加上她每天在基地打工一个月2000多块钱,一年下来,就有近40000元的收入。而这一条产业路的修通,无疑为她每年稳定的收入提供了保障。
同样在基地打工的管理人员耿卫华,从基地建立起就在基地进行管理工作,所以这条产业路的修通对于耿卫华来说有着更为明显的帮助。作为基地的管理人员,耿卫华每天的工作就是在9000多亩的基地内四处巡游查看,而在路没修通之前,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工作,他每天都要用双脚丈量一遍这片土地,从山脚到山顶,然后又从山顶到山脚,除了走路别无它法。如今,这条修通的产业路,也成为耿卫华上班的巡查路,他可以骑着摩托车一条来回好几趟,有紧急情况也能随叫随到。这是一条解放了他双脚的路。
一条产业路,也是一条致富路,重新盘活了格寨村的经济发展。
这4.7公里路,曾经像一个大山,狠狠的压制着格寨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如今,还是这4.7公里路,使得一辆辆车子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来回奔跑,为格寨村现代农业发展运送物资,村民们骑着摩托车上班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