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村有新活力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9-02-28 阅读:197
新建村有新活力
——猴场镇新建村修通通组路带富农民侧记
记者 马召凤
“谭加有,你家的5亩地,来,过来拿树苗。”
“别拿多了,你家拿多了别家可就没有了。”
“都别急,要种的都有。”
“安静,安静,我点着名字就过来领。”
村支书罗英富不得不提高了嗓门儿才能应对嘈杂吵闹的场面。当地农户围着今年新到的樱桃树苗,你一言我一语,都想着多报亩数多领苗。亏得罗英富对每家人多少土地了如指掌。往往谎报土地亩数的人,罗英富一句“你家没那么多,我知道的。”对方便马上笑呵呵的不再说话了。
在发放树苗的路边,一边是运送树苗的卡车需要下山,一边是政府组织的技术工人要来进行现场种植技术指导。这个不大的小山头,竟一下子涌进十来张汽车,这种场面在在此之前是从未发生过的。别说汽车,在这条路修通之前,村子里连车都见不到。
在村民张达全的记忆里,这个小山头可从没来过这么多人,更别说车了。也因为罕见,领了树苗的村民也不走,都蹲坐在田坎上、路边,抽着烟、闲着话,看戏似的凑着这从未有过的热闹,直等到技术人员要求进田间地头开始技术培训,才背着树苗一同跟了过去。
“也难怪大家新鲜,这情况在以前确实没见过。以前路都没有的地方,今天还堵车。”罗英富终于把家家户户的树苗都发了下去,开始把嗓门儿压低了。
当村干部的这些年里,罗英富对这片土地太熟悉了。每每下队开展工作,一走就是一天,哪一个山头他都走过,哪一户人家他都去过。下雨天穿着水鞋还得在鞋子上绑塑料袋,这样减少泥巴沾鞋好走些,阳光强烈的时候走访,得在山坡上歇息无数次才能继续走。罗英富指给我们看的那些“老路”,分明是在满山的灌木草丛里乱窜。
“不怕走路,怕的是背着粮食走路。”59岁的张达全可没少在路的问题上受罪。张达全所住的新建村4组,是整个新建村路最难走的地方,也是乡镇干部下队干工作最怕来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当地村民从来没有在产业发展上受过益,所有村民家种植的经济作物都受制于交通条件,只能背回家喂养牲畜。其他村子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建村的村民也只能干瞪着眼。“没办法,人家给你种,你也种不起。”张达全说的没错,在他所在的新建村4组,光是去赶集买包米都要出了不少汗才能把米背回家,更别说需要更多体力的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了。
“基本上,我们这里是被路给堵死了。”谭加有说起以前,最怕的就是家中有人生病,背粮食还能随便靠着灌木休息,背人可不行。3.4公里的山路一路走下来足够让人脚软。今年,谭加有终于能够摆脱那种生活,4.5米的宽的通组路从他家旁边经过,一路连接到山下面的通村路,这让他萌生了买拖拉机的念头。“今年还是要去买一个,农村人,买拖拉机最实在。”
随着通组路的修通,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走上了正轨。今年,新建村种了1000亩樱桃树,500亩苹果树和300亩花椒树。
谭加有也顺势规划了5亩樱桃树的种植面积。如今和土地打交道可要方便多了。树苗是乡镇林业站直接用车拉到村子里来发,肥料等农用物资也可以直接用车拉到家附近。这样的便利让已经不再年轻的张达全都有了一下种植8亩樱桃树的勇气。
“这以后嘛,不怕地难种,就怕种出来不好卖。”以前从来没操心过技术的新建村村民如今开始考虑起了技术发展的问题。 都追在技术人员的背后要求多一些技能培训,毕竟种植樱桃在这个村还是头一遭。
通组路的修建给村子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樱桃连片种植基地,为了方便产业的发展,当地村名自发组织起来修建了一条产业路。这条产业路连接了猴场镇格寨村的连片苹果基地。“以后等我们的樱桃挂果,我们村和隔壁村连接成一片,那边的游客可以直接开车过来这边。”罗英富一边指着挖掘机正在修建的产业路,一边感叹:“到目前为止,全村各个组都有了通组路,共计6.5公里,总算是有点新进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