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2-28

城市的另类风景(四章)

作者:觉俄卡如 时间:2019-02-28 阅读:206


 小区带孙孙的老人
 
  他们是男老人。
  她们是女老人。  
  她们大多是女老人。
  他们老了。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岁月的犁铧,早已在他们的额头,犁出了深深浅浅的沟壑。
  他们来自农村。善良是他们的本性,淳朴是他们的天性。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庄稼是他们的希望。他们刚刚放下镰刀、锄头、犁等农具;刚刚丢下玉米、洋芋、白菜、葱蒜等粮食蔬菜;刚刚丢下猪羊牛马、鸡鸭鹅等牲畜家禽;刚刚告别石墙木屋,袅袅炊烟,空旷原野,以及隔壁邻舍的家长里短。
  他们该享清福了。早上跳跳广场舞,中午打打扑克麻将,下午四处走走看看,夜里舒舒服服躺下。
  然而并没有。
  他们来到城里。
  他们住进小区。
  他们帮儿女带儿女,带年幼的孙子孙女。
  城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遮住了他们的目光,也挡住了他们的视野;
  城里交通四通八达。路上车来人往,他们目不暇给;道上熙熙攘攘,他们眼花缭乱;
  在狭小的空间,蜗居,他们不习惯。
  他们不习惯上下楼乘电梯,他们说头晕;他们不习惯住高楼,他们说目眩;他们不习惯过马路,说要看红绿灯的脸色;他们不喜欢逛超市,说蔬菜贵得咬手,还没老家菜园里新鲜碧绿……
  他们喜欢宁静,但城里到处都是喧嚣;
  他们喜欢空旷,但城里到处都是拥挤;
  他们喜欢庄稼,但城里到处都是楼房;
  他们喜欢牛羊,但城里到处都是车辆;
  他们喜欢呼吸大自然散发的清新与芬芳,但城里到处是汽车尾气。
  他们喜欢到地里与洋芋说说话,和包谷谈谈心,或者与地里的杂草,喋喋不休地叙说半天。累了,他们喜欢席地而坐,地坎是他们的坐椅,空旷是他们的依靠,或随地躺下,大地为床,蓝天为被;渴了,他们喜欢掬一捧山泉灌下;饿了,他们习惯伸手摘几个野果充饥,抑或架一堆柴火,烧几个洋芋。
  然而来到城里,他们不能了,为了孩子的孩子。
  他们很惆怅。他们很失落。
  他们想家。想院里的鸡鸭,圈里的猪羊,地里的庄稼,想门前的桃李花开花落,苹果又大又红,梨弯了枝丫,核桃一嚼,满嘴都是它的香。
  他们想逃离,片刻也不停留,但不能。
  白天,他们带着年幼的孙孙,在小区公园广场里晒太阳、吹风、玩耍。孙子的哭闹,成为他们烦心的疼痛;孙女的欢笑,成为挂在他们脸上的幸福彩霞。            
  晚上,他们带着年幼的孙孙,从高楼的窗里,看城市万家灯火,数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一颗,两颗……直到小淘气进入甜美的梦乡。
  有时,他们还要忍耐儿女的不解、儿媳的埋怨,甚至吵闹。
  偶尔,他们会从老家农村,采摘时令果蔬,带到城里来,吃不完的,还摆在小区角落,换回几个零钱;不时,他们又从农村老家,带来纯粮喂养的新猪肉、老腊肉,抑或洋芋荞麦红薯等粮食,滋味着一家人的生活。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他们有他们的烦恼。他们有他们的忧愁。他们有他们的伤痛。关节炎和老毛病或许不止一次犯过,但他们从不在儿女面前表露于色。因为他们知道,车贷房贷,已把儿女压得气喘吁吁;因为他们懂得,工作重担,已把儿女压得透不过气。
  他们心疼儿女。
  盼啊盼,他们盼年幼的孙儿,快快长成一株挺拔的玉米,一棵参天的大树。
  想啊想,他们想懵懂的孙女,快快长成一棵葳蕤的花树,早日绽放漂亮,辍满幸福。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孩子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却一天天长老。他们老了。
  他们不容易。他们有怨无悔。他们是我们的父亲母亲,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是我们的岳父岳母,孩子的外公外婆。

小区写意
 
  小区高楼林立。一栋两栋三四栋,五栋六栋七八栋;
  楼里住满人家。一户两户三四户,五户六户七八户,九户十户成百上千户;
  小区熙熙攘攘。一个两个三四个,五个六个七八个,九个十个成千上万个;
  小区车来车往。一辆二辆三四辆,五辆六辆七八辆,九辆十辆成百上千辆。
  同一小区的人,几乎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即便隔壁邻居,大多素不相识。早出晚归,兀自忙碌。
  白天,青壮年纷纷上班、进厂,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小孩,是小区的主角。公园里,广场上,这儿两三堆,那儿四五群。     
  晚上,一家人齐乐融融,吃饭聊天拉家常。抑或小孩守着电视,看动画片津津有味;大人守着手机、QQ、微信聊得火热。
  小区的天空,有时很蓝,蓝得一望无垠;有时很灰,灰得不见天日。就像一个人,有时信心满满,斗志昂扬;有时垂头丧气,悲观失望。
  小区风很大。冬天的小区,海风像一根根木条,抽得人脸生疼生疼。
  小区新事不断,小区旧事也很多。
  在小区,有的梦想开花结果,有的想念枯萎凋零,有的欲望灰飞烟灭。
  小区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有时不得不停歇奔跑的脚步,高速运转的思维。 
 
小区幼儿园
 
  近在咫尺。如果从楼上看,直线距离不过两三百米。即便从家到学校,从楼上到楼下,再到学校,也不过两三分钟的路程。
  建设优雅。两三层的楼房,米黄色的外表,洁白无暇的空间。教室、食堂、厕所、活动场地、娱乐设施,应有尽有。
  收费不便宜。即便在我居住的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城,一个月一个孩子的生活学习费用,最低也要七八百元。比起大都市的天价幼儿园,这或许是够便宜的了。但对于收入不高的工薪层住户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小数字。工资不过五六千元,车贷一两千元,房贷一两千元,生活开支一两千元,如果是单职工家庭,又没有做生意,生存的压力可想而知。幸好今后,小区里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必须转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幼儿园。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对于他的教育,不单单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国家的关怀,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大保障;社会的关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大参与;家长的呵护,是幼儿活泼快乐成长的源泉。
  小区幼儿园,是我辈小时候做梦都不敢想的学校,现在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年幼的一个个孩子,将在这里放飞梦想;懵懂的一个个孩子,将在这里追逐未来。在这里,他们将迈开双脚,向着明天奔跑;在这里,他们将插上翅膀,朝着未来飞翔。作为孩子的父亲母亲,我们唯有祝愿一个个小天使越跑越快,越飞越高。
 
小区物管
 
  他们是公司。
  他们是小区住户秩序、安全、卫生的坚强保障。没有他们,小区环境卫生将脏乱不堪。当然,没有小区,没有小区住户,也就不会有他们。
  小区住户形形色色。有的是贵州的老公,四川的媳妇;有的是云南的女婿,湖南的儿媳。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来自天南地北,操着各地口音。
  小区物管与小区住户,是服务与被服务、管理与业主的关系。小区秩序是保安的,有时为了一个不听劝阻的住户,或许会吵得面红耳赤;小区垃圾是保洁员的,即便扫啊扫,小区似乎有扫不完的垃圾。偶尔遗落的纸张烟头,常常会引来住户的埋怨,埋怨物管管理不到位,于是偶尔拖欠物管费或不交;物管常常埋怨住户不文明,于是小区出现有垃圾也不清理的现象。
  在城市,有品质的小区,是和谐美丽的小区;有品质的住户,是文明卫生的住户;有品质的物管,是履职尽责的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