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里的新变化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9-03-05 阅读:268

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
年年岁岁闹春耕,今年春耕大不同。
时下,威宁大地正开展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在繁忙的春耕里,威宁紧抓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春耕生产呈现新的变化。
庄稼汉变身职业农民
3月1日,早春气息渐浓。
田间地头闹春耕,繁忙的春耕生产场景迎面而来。
50多岁的秦仲杰,吃点早餐就匆忙奔向香葱种植基地,和其他务工人员一起采收香葱,分拣、清洗、装车,像工厂生产流水线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几天种完了家里的几亩白萝卜,其他土地都流转给基地种植蔬菜,趁着农闲来香葱基地务工,每天几十元工钱少不了。”秦仲杰高兴地说。
秦仲杰是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居民,她口里的基地就是当地政府去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进的500亩大棚香葱种植基地。
“我们在家门口务工,不但可以学到种植技术增加收入,还不耽误自家种植的几亩土地,又能照顾好家里,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秦仲杰乐呵呵地说。
这些年,像秦仲杰一样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群众不在少数。多年来依靠种植苞谷洋芋度日的他们没想到种植还有这么多门道,自己会变成职业农民,靠务工实现养家糊口。
“以前种苞谷洋芋,只管春天种下去,不管收成如何,不管经济效益。现在在基地务工有收入,自家种植的几亩白萝卜又是一笔收入,把土地当成养家的资源。”秦仲杰介绍说。
据悉,该香葱种植基地种植的蔬菜主要销往六盘水、贵阳等周边城市,一年可种植三季,每亩土地每年产值上万元,总产值可达900万元,带动了当地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从种地只为果腹到种地致富,从传统种植到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变化。
“铁牛”闹春耕唱主角
大型耕地机轰隆隆驶过,随着泥土的翻滚,一股泥土味弥漫着春天的味道。不大一会儿功夫,一块硬邦邦的土地就被耕完了。
这是记者在草海镇卯关社区看到的春耕场景。
“以前用牛耕地,一天耕不了几亩地,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现在使用大型耕地机耕地,几十亩土地几个小时就耕完了。”在耕地间隙,耕地机驾驶员卯昌敏介绍说。
“铁牛”闹春耕,机械化耕种,是春耕生产变化中的又一喜人变化。
据悉,目前威宁拥有农机量达13.43万台以上,其中耕地机就有7万余台,拖拉机、微耕机、农副产品加工机等农机成为农民春耕生产的“得力帮手”,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劳动力成本,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越来越多农民种地不再使用耕牛,而是使用大型耕地机、微耕机等“铁牛”耕地。“铁牛”代替耕牛,是近年来威宁农业发展的变化之一。
据介绍,采用机械化春耕播种,通过给播种机安装了喷药机和施肥机,可一次性完成松土、开沟、起垄、播种、施肥、喷药等工序,不仅提高了播种质量,还节省了劳动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
特色种植唱响“主旋律”
3月2日,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务工人员正在进行田间管理,一朵朵羊肚菌在工人的精心呵护下成长。
据悉,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种植羊肚菌300亩,第一批羊肚菌将在3月中旬进入采菌期,预计每亩能产600到800斤鲜菌,每斤新鲜的羊肚菌市场价为60元,亩产值可达3万余元。
据白岩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永清介绍,白岩社区种植不再是单一的苞谷洋芋,辣椒、白萝卜、莴笋等特色蔬菜种植,大大增加了种植群众的收入。
特色种植,是这个春耕时节的又一亮点。
这些天,龙场镇水蜜桃、油桃种植大户徐朝云忙着在管理他的果园;
在新发乡龙滩村软籽石榴种植基地,群众正忙着进行田间管理;
在草海镇卯关社区蔬菜基地,菜农在种植早春白萝卜,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中药材、蔬菜、烤烟、精品苹果等板块经济的发展,突破了以往依靠种植苞谷洋芋的尴尬局面。宜烟则烟,宜果则果,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品种,大大提升了种植的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威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优势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品种率先突破”原则,大力发展马铃薯、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带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据悉,今年威宁规划种植蔬菜100万亩、种植中药材41万亩、种植经果林78万亩,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基地,带动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