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3-08

坝区产业春耕忙 处处呈现新气象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9-03-08 阅读:432


 坝区产业春耕忙 处处呈现新气象
——威宁全面掀起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热潮
记者 陈美群


麻乍镇戛利社区农民在坝区魔芋种植基地栽种魔芋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攻坚的主要依托,更是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的关键。
  时下,春意浓浓、万物复苏,脱贫攻坚的“春风”吹得正猛。威宁抢抓春耕时机,在去年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掀起了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热潮,力争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奔康。
 
哲觉镇:坝区香葱种植忙
 
  3月3日,春和景明。
  一大早,记者来到哲觉镇营红村和营坪村500亩坝区香葱种植基地,看到基地里20余名工人分布在不同种植区块,忙碌着耕地、插葱苗,一株株嫩绿的幼苗正在努力生长,一派繁忙景象意味着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更多人致富的计划正在有序实施。
  “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坝区产业都是按标准化农田建设,还安装了自动喷灌等设施。基地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香葱200亩、泰红辣椒50亩和荷兰豆300亩,合作社向农户流转土地,农户优先在基地务工,进一步提高了农户收入。” 哲觉镇副镇长展贵秋说。
  据了解,该坝区距哲觉镇镇政府17公里,距威宁县城77公里,位于326国道旁。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1.9摄氏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源丰富,非常适合种植蔬菜。坝区耕地面积550亩,涉及营坪、营红2个村、其中营红村涉及农户134户62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65人。营坪村涉及农户310户138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112人。
 
麻乍镇:坝区魔芋产业蓬勃发展
 
  因地制宜精准选择适合的产业发展是增效益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麻乍镇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
  当日,记者还来到了麻乍镇戛利社区坝区魔芋种植基地,看到基地里农耕机正在进行掏沟作业,110余名村民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抬魔芋种子,有的在摆放魔芋种子,有的在覆土,一幅热热闹闹的春耕图呈现在眼前。
  据悉,去年麻乍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贵州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在戛利社区试种魔芋套种向日葵,向日葵的套种很好地解决了魔芋喜阴的生长习性,400亩魔芋和向日葵喜获丰收。
  “我们去年种的向日葵亩产是200公斤,每公斤卖10元,亩产值是2000元。魔芋(商品魔芋)亩产是195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6元,亩产值是11700元。一亩地一年向日葵和魔芋的总产值就能达到13700元。今年我们扩大了种植规模,在戛利社区种植了2000亩。”贵州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锁才邦如是说。
  据了解,麻乍镇共有500亩以上坝区4个,耕地面积8265亩,其中戛利坪子4600亩带动贫困户348户1663人,马摆冲子505亩带动贫困户99户496人,岩下坪子1220亩带动贫困户117户500人,麻乍坝子1940亩带动贫困户419户1724人。
  哲觉镇、麻乍镇是威宁坝区产业发展的典型。今年来,威宁因地制宜,积极统筹规划,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握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调优产业布局、调优产业结构;进一步细算产业帐,精确选择优质产业;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产销对接,搞好利益联结,使农民的利益进一步增大,切实让农业产业发展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据悉,截至目前,全县有500亩以上坝区58个,纳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5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