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江畔劲风起
作者:沈光勇 文贵 时间:2019-03-12 阅读:223
牛栏江畔劲风起
——看海拉镇如何夯实农村基层党建惠农利民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文贵
近年来,海拉镇火箭村党支部充分结合土地、气候、水源等优势资源,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云南昆明引进荷兰豆种植项目,成功打造荷兰豆示范种植基地300余亩,每亩收入高达9000余元,平均每亩收入保持在6000元到7000元之间,连年来市场波动起伏不大。
“创业很难,从考察、试种、引进到初具规模,我们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现在,群众支持了,心里有底了,技术也上来了,销路也打开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廖关成说,“在具体操作上,由合作社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收获时按不低于市场价向种植户回收,确保种植户的利益。”
同样,在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中,该镇海元村、江边村也在奋力寻找出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调整转型干得风生水起。尤其是江边村,为了确保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并号召村民种植党参700余亩、魔芋100余亩、烤烟150余亩、核桃4300余亩、青花椒600余亩、软籽石榴300余亩。
劲风起,云波涌,干劲十足潮头立。这是该镇紧紧围绕各级方针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谋划布局,精心组织安排,狠抓措施落实,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惠农利民的可喜成果。
“我们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中,强化深度贫困村党组织,激发队伍‘活力’,整合力量,增强脱贫‘动力’,夯实基层基础,发掘帮扶‘潜力’,督导强责,强化帮扶‘合力’,让基层党建真正落地,让村党支部成为当地群众的主心骨。”该镇党委书记谭绩华说。
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不懈抓好学习教育,开好民主生活会,集体开展思想交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
为激发深度贫困村党组织队伍“活力”,该镇从党政办选派2名优秀干部到深度贫困村草原村、文炉村任党支部书记,使村级党组织队伍得到了充实和优化,并适时调整了其它贫困村“两委”力量。
为进一步整合力量,增强脱贫“动力”,该镇加强“大本营”的部署调度,从各办公室抽调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年轻干部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提升扶贫干部业务水平,利用每个月干部绩效考核活动多次组织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机关干部、村干部就脱贫攻坚业务知识进行集中考试,全面提升扶贫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应知应会能力水平。
为夯实基层基础,发掘帮扶“潜力”,该镇在建强基层队伍方面下功夫,将各村的协理员、一村一警务助理队伍加入到脱贫攻坚队伍中来,增强了村级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鼓励激励机制高效运用,制定干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针对每一名干部职工包括村两委干部进行量化考核,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为加强督导强责,形成帮扶“合力”,该镇由纪委牵头,加强工作指导,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会,并由党建办协助,适时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组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现场询问与电话调查,增强一线干部纪律红线意识。
在党建主体责任落实方面,该镇认真抓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支部书记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发挥好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同时,该镇还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整顿“四风”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将活动中有用的经验形成长效机制,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培养和宣扬正面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守纪律、作表率,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2018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0名,接收预备党员22名,其中农民党员18名,机关事业干部4名。
此外,该镇还全面推进“十户一体”抱团发展,实现全镇全覆盖,“十户一体”示范村结合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投身脱贫攻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镇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方面,该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责任,抓实党建促脱贫,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以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为抓手,成立了以各村(社区)以党支部书记和主任为讲习员的讲习所19个,开展讲习活动86次,强力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员及时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为群众谋发展、找方向、找产业,并围绕“党建引领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总体思路,结合自身实际组建了1个产业发展党总支,并下设中药材、蔬菜、畜牧业、经果林等4个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把抓党建与强企业促脱贫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互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