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粒磨亮的砂石
作者:潘雨龙 时间:2019-03-12 阅读:338
我不知母亲曾经历过什么!只是她常年教诲我:做人,就要做一粒磨亮的砂石。至于最好的归宿,便是回归尘土。
尤记得,那年,我刚升高一。对于她的要求,我不加思索就坦然回绝:宁死不从。母亲并不识字,更谈不上有文化!但我对她向来敬重,毫无疑问,若不是她,我早已踏入江湖,或者过上风餐露宿的生活。可是对于她的思想,我实在无所适从。母亲话不多,也从不和我解释、争执,只是一直倡导我做一粒磨亮的砂石,然后回归尘土。于是,我愈发纳闷,如若如此,为何还要含辛茹苦供我读书?何不如让我辍学在家,便是回归尘土。十年寒窗,只为争得功名利禄。彼时,我对自己的信念深信不疑。
母亲读书不多,但她对于我的行为同样无所适从!我想,如果她多读些书,那么,不是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案例开导,就一定是拿清心寡欲的陈继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观念说服我。母亲只是一味规劝我要做一粒磨亮的砂石。
虽然从不解释、争执,可母亲说过,即使回归尘土,我也必须要做与众不同的那一粒。切不可千篇一律,丢了自己的本真。哪怕是一粒砂石,也同样要有驱壳、筋骨、血液和灵魂。
后来,我在高三误入歧途。伙同一群“无所事事”的人东游西逛。顿时,我的豪情壮志一落千丈,求取功名利禄的思想荡然无存。于是,第一年高考结束了,果不其然,我名落孙山。回到家,母亲并没有责怪我!我生病了,她依然亲自为我端来一碗熬煮的姜汤。暗黑的屋子里,她手掌间裂开的条纹恰似纵横的沟谷。她深知我是因为贪玩所致,更深知我险些触犯法律!可是母亲并有没言语,只是一如既往开导我:儿啊,要做一粒磨亮的砂石。我早已提前散布我名落孙山的消息!可不知为何,村里的人们,每在遇到母亲时,还务必奉上一句:你家孩子考在哪里……对此,母亲只字不提。我哑口无言。之后,我选择了补习。父亲话不多,尤其是关于读书,他从不和我说长道短,再不过问无药可救的我。但我清晰记得,在我背上麻袋装裹的行李去补习那天,他竟然满怀期待的看着我:今年你要好好学习。那是父亲对于读书的话题,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送给我的话。我终生难忘。
可怜天下父母心!原来,母亲所警示我的,则是我必不可少的立身处世之道。去补习那年,我遂将自己封闭起来。我放下了手机,放下了与无所事事的人交往,放下了曾经那颗居无定所的心。我投身于浩瀚的书山学海之中。每天早晨,在天未明亮的时候我就站在操场边上看书,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依然发奋苦读。每当压抑、绝望的时候,我就大喊出来:我一定要考上心仪的大学。我变得不在乎别人投来怎样的眼光,也不在乎别人会如何讨论我。我发疯似的追逐我所奢求的结果。我终于得到回报,我考上了大学。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高兴得不知所措,母亲的双眼泛着久违的泪花……
回想往昔,我终于浅显懂得了母亲的教导。原来我的与众不同,是后来的我——再不用丑陋的驱壳隐瞒事实,再不用刚硬的筋骨鞭策真理,再不用沸腾的血液冲洗荣辱,再不用固有的灵魂扭曲本真。
我就是我,一粒砂石。如若要寻找我?那便要等到晴天,阳光射来,晶莹的,赤魂的就是我。
我逐渐懂得,人活一世,立身处世的意义便是——春天用驱壳榨出的养液哺育一阵芬芳;夏季,用筋骨拉出的线条编织一片绿荫;秋日,用血液渗出的黏丝染出一地落红;冬至,用灵魂折射的光芒照映一夜飘雪……我们尽可随心所欲,乐于奉献,活出本真,但切不可颠倒黑白,盲目从众。每个人都有一份肆无忌惮的青春,每个人都有一份难以言表的亲情。有的爱,她明明很深,却会被叛逆的青春误解;有的情,她明明很重,却会被缥缈的虚度荒废。我懂了母亲,为何一直要做一粒磨亮的砂石。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大丈夫立于世,不可苟同,不可丢掉本真。梅花因寒冬腊月绽放惊艳一时,幽兰因深居辽阔山谷芬芳馥郁,人更要如此,我们需要有自己的驱壳,筋骨,血液和灵魂,做一粒磨亮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砂石。
我曾穿透过地狱的水流,向着星星点点的幻影无限追逐;我曾刺伤黑暗的皮囊,向着忽明忽暗的天窗几番碰触;我曾点燃命运的篝火,向着一望无际的辽原跃马奔腾。因何如此?是我逐渐懂得了,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的心要向着何处漂流。我本可以隐瞒的,我是一粒普遍而平淡的砂石,甚至完全假装,我只是一粒可有可无的尘土,但每每想起母亲,我便不愿再庸碌无为。即便粉身碎骨,我也要做众多尘土之上磨亮的那一粒砂石。说实话,尽管对于母亲的警示我依旧没有完全弄懂,为什么最好的归宿是回归尘土?畅想间,清风徐来,一股莫名的温柔就透进我头脑中的故乡。我不再偏执,不再自负,因为我相信,许多东西,一定会顺其自然而来。真理永远不会埋没,也永远不会迟到。我只期盼着,若是某一天,砂石拥有思想是滔天大罪?那么,母亲,请不要阻止万事万物对我的截杀。他们对我可以千锤百炼,可以送往刀山火海,甚至可以打下十八层地狱……但切不可泼一盆肮脏的水,熄灭我那颗从尘土之中长出的砂石的滚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