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心在脱贫攻坚路上接力传递
作者:沈光勇 王梅 杜广 桂丽艳 时间:2019-03-14 阅读:343
让爱心在脱贫攻坚路上接力传递
——海边街道为“骨髓增生异常”搬迁群众排忧解难速写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王梅 杜广 桂丽艳
3月10日,海边街道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朝阳新城(阳光新城B区)开展义诊筛查活动,为搬迁群众进行常规体检、对症治疗、医患咨询等服务。
在组织筛查体检过程中了解到,家住阳光新城B区52栋2单元的搬迁群众张小昌一家,其妻夏彩花常年卧病在床,其女张金美也因病不能出户,母女俩不能到场参加体检筛查。
得知这一特殊情况后,海边街道工作人员从卫生服务中心义诊筛查队里抽出主治医师王波和护士王瑶,入户为夏彩花和张金美进行了系列常规检查。
经仔细检查和观察,具有多年行医经验的王波初步判断,长年卧病在床生活已不能自理的夏彩花,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综合症”。
据介绍,张小昌的女儿张金美几年前在外打工,发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也就是骨髓增生异常症。之前也相继住院治疗过,但由于家庭贫困,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无奈被迫出院,只好回家养病,靠服用药物缓解疼痛。目前,患者已出现牙龈持续出血一周,频繁昏厥现象,生命岌岌可危。
“急需住院治疗。”王波斩钉截铁地说。因为家里缺钱,生活负担过重,张小昌已经没了主意。患者张金美也情绪低落,摇头不愿就医。
海边街道工作人员见状,一边给张小昌细心讲解精准扶贫户就医政策,一边鼓励张金美重拾信心,战胜病魔。医务工作者也耐心开导患者,并现场临床宣教,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原理、诊断、治疗和护理知识等讲给张小昌和张金美听。
通过反复耐心心理疏导及安抚,张小昌和张金美终于明白了精准扶贫户就医政策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张小昌也力劝女儿张金美就医治疗。最终,张金美同意就医。
随即,主治医师王波联系了县人民医院120救护中心,并把患者病情向上级部门反映,请示上级制定了相关救助措施。终于,大家齐心协力把张金美送入了县人民医院。
通过检查与会诊,院方建议,张金美病情严重,需转入上一级医院。经过大家的协商和协调,张金美顺利转入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张小昌的儿子在外地打工,家中只有他一人照顾妻子和女儿。张小昌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陪护张金美后,留下瘫痪在床的妻子又无人照顾。海边街道知道这一情况后,派出专人为夏彩花一日三餐送饭送菜,并多次到家中照看。同时,联系上了张小昌的二嫂周珍珍,请她尽快赶来帮忙照顾。直到张小昌的二嫂赶到后,海边街道工作人员才安心离开。
现在,张小昌的侄儿张先兵,女婿赵争也已赶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陪护患者张金美接受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已经得到稳控,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是生命的接力,这是爱心的传递。这份情,写在了脱贫攻坚的大路上,写进了乌蒙高原扶贫开发的章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