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3-15

春以为期

作者:黄彦园 时间:2019-03-15 阅读:274


 一
 
  三道河,一个充满灵气和豪情的地方。
  它是两位朋友的故乡,无数次听他们谈起那里的人和物,常想,能孕育出文学俊杰和豪情丈夫的地方,该是怎样的钟灵毓秀?
  初春时节,终于如愿以偿,得以亲赴三道河。本以为,我是去歌咏诗家春景,却不曾想,成了自己的一次心灵和解。
 
 
  一路上,迎接我们的是突如其来的雪花,我们到达一个空旷的山谷,雪去云散,凉风习习。
  一下车,空旷的山谷里,只见友人在劈柴烧火,一口大铁锅正安放在炉子上,炊烟袅袅,肉香四溢,我们空空如也的胃,开始躁动不安,不停地发出抗议声。我们忍不住一次次揭开锅盖,看看美味的土鸡肉是否熟了,恨不得马上吃到嘴里。
  背迎凉凉的冷风,面对熊熊的火炉,仿佛又回到了年少的时候。或许这种亲切,只有从农村出来的人,才能体会!我们感慨的或许不是城市的浮躁,农村的宁静,而是无法挽回的少年时光。
  对农村怀有深厚情感的人,应是来自泥土深处的人,这种情愫,城里人很难体会,一个从小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之地出生长大的人,对农村或许只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毕竟大多数人已是五谷不分,更何况鸡飞狗跳的农村,找不到城里的方便和快捷!
  像我这种离开农村多年,又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人,总是对乡村怀有莫名其妙的眷恋。
  偶尔离开城市,来到农村,不管是故土还是异域,总是能放松自己的心灵。这时候,往往滋生一种对城市的怨念,觉得还是农村最好,总是幻想着有一天可以重归村里,享受鸟语花香,重吃亲自种的蔬菜和纯粮食喂养出来的肉食。
  母亲独居故乡,我每年过年回去,都会争分夺秒地帮她种几分地,一开始的时候,只觉得终于重温旧时光,倍感亲切,耕地,挖粪,背粪,直到栽种,累得筋疲力竭后,就会发现原来生产力真的需要解放,多希望可以好好洗个澡,安安静静地躺着休息。这时候,又迫切希望离开这片吃饱饭都要靠天的土地,累死累活还养不活自己,对城市又顿生无限怀念。
  所以,慢慢地,城乡的生活在我心里,不再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彼此各有短长,且行且珍惜,到哪里,就随遇而安,享受城市的方便,也享受农村的宁静。不再抵触城市的浮躁和虚伪,也不再抗拒农村的落后和偏远。
  城市和农村在心里的和解,或许会让我活得更舒坦。
  思绪纷繁,炉子里的炊烟似乎和我们玩起了游戏,不再偏向一边缓入云天,而是匝地停留,熏得我们跑得远远的。须臾,揭开锅盖,分发碗筷,一顿久违的美食就这样拉开序幕。
  或立或坐,随性而为,忙碌许久,就为这一刻的放飞自我。归去,又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或许,这就是生命该有的状态吧。

 
  饥肠已足,睡意翩翩。小憩片刻,便去往兄弟的老家。说是老家,其实父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那里,过去还偶尔回来,现在其他亲人都已搬离,只剩下紧锁的木门终年守候在那里。
  归来,该是潸然感慨,还是淡然处之?
  当主人已打不开自家门扉的时候,或许旧的时光已经不复存在,记忆早已斑驳,遇到的每个可以称作邻里的人,其实已经相见不相识。此刻,这真的是老家吗?
  曾经的叱咤风云,转眼,只剩下断壁残垣。透过荆棘,依稀能听到当年的车喧马蹄。我来不及感慨,友人说,就这一片狭小的地域来看,当年或许算得上所谓的辉煌,可也只是坐井观天,因为放在更大的历史时空里来看,一切都太渺小,如沧海一粟,不值一提,所以,没什么可叹息的,也没什么可自豪的!
  过往的一切,是与非,功与过,都已消散。现在之于未来,也会是如此吧。
  我不禁黯想,多年后,我于老家,老家于我,彼此还能记下什么?或许只剩风轻云淡,连幼时刻在墙上的痕迹也消失殆尽!历史的长河,淹没了千千万万的人,有几个是能得到一寸丹青的?
  安土重迁的心里,悄然间分崩离析,开始习惯四海为家的生活。人类的历史,或许可以说,就是一部流浪的历史,我们所怀念的老家,无非就是先辈流浪途中的一个栖息地,不管过了多少代人,人类不可能永远在一个地方繁衍生息,最后都要沿着先辈的步履,继续辗转前行。你走了的地方,别人又住进来;你又住进了曾是别人家园的地方,最后又成了后辈的故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想一想,所谓的老家,又有什么可怀念的?我们怀念的无非就是那里的亲人和逝去的纯真。如果像我,从小饱受所谓老家的人间冷暖,只想着遗忘,哪里还愿意追忆?就算有一天回去了,依然觉得那里的一切面目可憎。所以,在我的眼里,总是山是故乡亲,人是他乡好。
  站在朋友的老家门口,我似乎放下了心心念念的所谓故土,所谓老家。心底没有了以春为期的心灵之约,便哪里都是故土,哪里都是老家。
 
 
  蓦然回首,夕阳正慢慢离去,穿过篱墙,我们踏上归途。路边的河水,保持千年不变的姿态,潺潺悦耳,和着两岸的百花,一起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