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全面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
作者:赵琴 毛福彦 时间:2019-03-18 阅读:158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毛福彦) 近年来,威宁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抓实后续服务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好“三保”工作。抓好低保工作,及时做好群众户籍迁移转移衔接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平稳衔接,现已转移和新评选255户789人;抓好医保工作,积极完善落实群众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办法,确保能连续参保并获得保障,现已转移361户1723人;抓好参保、续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养老申领工作,确保迁入群众中的老年人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老有所养,现已转移324人。
统筹推进“三就”工作。就学方面,在安置点设立优质学校,选配优秀教师到安置点任教,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上学。在五里岗安置点新(改扩)建公办学校10所,目前实现2332名子女就地就近入学。就医方面,定期组织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医务骨干到安置地开展医疗服务,在五里岗安置点规划建设1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两所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医疗服务。集镇和中心村安置点主要依托已有卫生室进行解决临时就医问题,围绕安置点规划县妇女儿童医院和新建县人民医院。就业方面,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加快组织化劳务输出和安置地产业培育,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努力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就业。
威宁还统筹设立便民服务站、服务联络站、服务代办点,明确6项政府公共服务、5项即办服务,下放3项审批权限到社区站点窗口。创办“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提供居家养老等服务。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党员干部进楼入户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公益广告和村规民约等,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破除各种陈规陋习、不良习气,形成崇尚科学、文明、节俭、诚信的良好风尚。
据了解,目前,威宁着力探索了212精准双扶机制,建立双扶档案,做好搬迁群众就业服务、低保服务、社保服务等12项服务,加快实现安置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