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3-20

“他们是我的宝贝”

作者:马召凤 卯龙艳 时间:2019-03-20 阅读:450


 “他们是我的宝贝”
——访威宁第六中学教师李雄文
记者 马召凤 卯龙艳



李雄文在上课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做这样的选择。”这是李雄文的执着。
  她执着于贫困山区的教育,也执着于循着自己的本心收获自己的价值。她说:“人生的许多选择只要你不想利弊,就能活得简单。”
  1995年,李雄文离开父母,从家乡湖南远赴威宁哲觉镇任教,领着每月180块钱的工资坚持了7年;2006年,拿到北京户口,在当时炙手可热的国企上班却又重回威宁;2014年,威宁六中刚刚建设,主动报名到新学校继续发光发热……
  每一次人生的重大的选择里,她一直坚持:“只要有人因此而快乐,就值得。”
  然而,说起已经逝去的父母,李雄文几次落泪。由于离家太远,以前回一趟家要转几次车,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回一趟家。父母知道李雄文生活的境况,每次回来都会往她手里塞钱,或是偷偷地塞包里,或是临上车直接递给她。那一次又一次的送别构成了她对父母最后的印象。
  每每说起学生,她觉得人生的意义一下子就凸显起来。她说:“学生给了我太多感动。”
  “在家里他们是父母的宝贝,在学校他们就是我的宝贝。”李雄文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她说,在她人生最难的时候,是学生给了她最大的感动。
  那是1995年,李雄文刚从学校毕业,追随自己的老公,来到威宁哲觉中学任教。不久之后,李雄文迎来了人生的另外一个身份——母亲。当时,由于公公去世,丈夫王茜在孩子刚出生几天就必须回老家奔丧。李雄文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学校,学校环境艰苦,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打水,烧火的碳也少有。“一大早,我就听到有孩子在我房门口忙,有的劈柴,有的打水。原来他们是在自发的要帮我照顾月子。”那是11月的天气,早上已经很冷,那是一群衣衫单薄的孩子自发照顾坐月子的李雄文。后来,李雄文每每回忆起这段岁月都忍不住掉下眼泪来。
  在她后来的几十年任教生涯中,她把孩子们给她的感动回馈给了她所有的学生。
  那年,她班上的学生说考试紧张,李雄文就对孩子们说:“你们不要怕,老师陪你们一起考,看谁考得高。”不料,那年的高考她考了全县文科第一名。就这样,她走进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课堂。
  四年大学毕业之后,顶着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头衔,她在北京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待遇优渥的国企,还解决了北京户口。
  当时她拿的工资是哲觉镇一般教师工资的20倍。可是一年之后,她还是放弃了北京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到了威宁。
  她说:“我深爱的学生和丈夫都在这里。”
  在北京的几年,她亲眼看到了威宁、北京两地教育的差距,这差距像石头砸过她的心。
  回威宁后,李雄文作为人才引进,直接来到了威宁第四中学任教。她见过外面的世界,她也希望她的学生能去看看。为此,她常常伏案至深夜,苦心钻研教育方法。
  2010年6月她所教首届高三(3)高考英语成绩均分达81.71分,超出省均分16.74分,高出毕节地区均分18.88分,高出威宁县均分19.41分,在全县同类班级中所教班级成绩均居第一。在基础不太好的情况下,李雄文所带高三(3)文科班二本上线人数34人,理科高三(5)班一本上线8人,二本上线人数达38人之多,创威宁四中之先河。
  正如她所希望的那样,她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走出了威宁,去了她去过的北京,甚至更远。
  2014年,威宁第六中学开始对外招生。作为新建学校,许多基础设施还没配备完善,甚至老师的办公地点连窗户都还没安装,连带着的,谁也不知道这个新学校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一个好老师。”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下,李雄文主动报名到新学校任教。
  到任后,很多学生“零基础”的英语水平和贫困的家庭条件一次次让她触动。她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想办法给学生经济上的帮助,且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去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每位参赛者需要50元的报名费,考虑到班上部分同学可能交不起报名费,李雄文给其中30名学生掏了钱。除此之外,她还自费帮助学生买复习试卷,买字典。“我不想他们是因为没钱而错过机会。不一定要得名次,至少他们应该知道全国的竞赛是什么样的。”最后,班上两名学生获得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而这,仅仅是李雄文所做的爱心慈善的事情当中很小的一件。
  在六中,学生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服装超市,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有需要的学生直接去试,只要合适,想要多少都可以直接拿走。
  这是李雄文设立的免费服装超市。
  2015年冬天,天降大雪,学生们大多衣裳单薄。李雄文拉住一个孩子问他冷不冷,那孩子咧嘴笑着,缩着脖子对她说“不冷”,这让李雄文非常心疼。从此之后,她就把学生的情况发到朋友圈,组织自己的朋友捐赠衣服洗干净了寄过来。一开始衣服是小包小包的寄,后来是大包大包的寄,最后来,是一卡车拉了过来。她向学校申请,直接腾出一间教室,作为孩子们的免费服装超市,无论是谁,只要需要衣服就可以自己去试穿然后带走。
  如今,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孩子们很少再需要衣服,而免费服装超市,依然是让六中孩子暖心的所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在李文雄与学生教学期间发生的每一个故事中,我们总能触碰到人心的柔软,让人为之动容,更为之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