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3-21

幡动

作者:刘业旦 时间:2019-03-21 阅读:179


   这绝对是闹中取静的一个好去处,同为清静之所,但它只是佛门剩地。
  它不像凤山寺那样繁冗,另加上帝庙和真武观两个名号,一爿小楼居然有仨称谓,还弄出三教合源的玄虚。
  它也不像神仙洞那样市侩,洞顶上的三头观音鎏金相,没有二十元的银子是很难穿横杆朝拜的,这银子有个名目,坐在拦路设卡的小屋里,一位头上有戒疤的和尚告诉我,这名目唤作"香火钱"。
  它也不像九台寺那样冷漠,几个似僧非僧的知客,只顾自诵佛号,频敲木鱼。香雾缭绕处,时不时回头冷眼观望你究竟有没有往功德箱投钱的举动。
  虽然同为佛家宝刹,但它没有凤山寺依山而建的格局,也没有神仙洞上天入洞的机巧,更没有九台寺前钟侧塔的摆设。按照僧众品秩排名,如果说凤山寺是住持,神仙洞为监寺,九台寺为知客,而它最多为一位低眉顺眼的小沙弥。它僻居威宁一小的一隅,虽然身居闹市,但藕藉无名久矣!
  它叫准提阁,威宁人习惯唤作大佛寺。翻开县志得悉,准提阁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坐北向南,穿斗式硬山青筒瓦项,赫红色围墙,由前殿、两厢、正殿组成四合院。正殿为释加牟尼,左右分别为准堤、观音。白天少有人来,晚上更显寂静。每逢观音会,游客如潮,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祀供。我喜欢去准提阁,不为参拜,只是拣定这份僻静。
  我喜欢去准提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听释登峰法师讲禅。登峰法师来自河南,出家十多年,来准提阁六年,约摸着四十出头的年龄,去过南华寺。双耳垂肩,目光炯炯。僧戒赫然,肌肤微丰,果是一派法相庄严。法师小学文化程度,但说起佛理谈到偈子,总是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说话不疾不徐不蔓不枝,总是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总是让人去留无意宠辱偕忘。
  第一次见法师,他正在西厢房里用绳头小楷抄写般若经,旁边的平板电脑里正播放着大悲咒。
  我打趣道:出家人无嗔无欲,怎么也用电脑。
  法师一脸庄严:出家人也要与时俱进啊!
  我又问:这地人迹罕至,你们怎么过活啊?
  回答曰:主要靠年中三次观音会大家的募捐解囊,平时仰仗功德箱里信客随的香火钱,不济时我们会主动做点法事,仅此而已。
  法师说得一脸平静,不悲不恸,这相反引起我浓郁的兴趣。
  问:为什么不像其它寺院创收呢?譬如撺掇信客求神问卦烧高香,抑或卖钱买关拜神灵,或者广收高官巨富做弟子,或者双手合什挂着佛珠来开光……
  答:这不叫创收,这叫敛财。佛家讲究功德,随缘随心。
  问:年关即近,还回家过春节吗?
  答:出家人四大皆空,四海为家,不回啦!
  正说着,法师的手机响了,但见他接过手机,轻声地说了一声“娘”,然后静静地听电话那端说话,慢慢地眼圈红了噙上泪花。出家人有信仰,出家人也有妈。我赶紧告辞。
  走出庙门,深冬的太阳照在肩上就像冷库里的灯管,我抬头看了一下庙宇边的旗杆,风在动,幡也在动。低头一看,心也在动。于是禁不住一阵慨然长叹:惟愿天下的母亲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