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3-22

学生的“男妈妈”

作者:杨静 时间:2019-03-22 阅读:251


 学生的“男妈妈”
——访威宁二中教师陈恩国
记者 杨静



陈恩国正在辅导学生做作业


  “既然我们成为了老师,就要一直记住自己的职责,不只是要提高学生成绩,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当记者见到陈恩国的时候,他正和几个新来的教师聊天,他用自己十几年的从教经验和这些老师交流着。在他看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是教育的重心。
  2005年,陈恩国怀着一颗热忱的心离开家乡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远赴威宁二中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当时20多岁的陈恩国来说,能在教育的舞台上一展拳脚是他的梦想。
  教学中,他一直把叶圣陶先生的“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句话作为他教育生涯的座右铭。
 
“他是我们眼中的陈妈妈”
 
  “刚到威宁二中的时候,我特别激动,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事业,我很想用所有的精力去干好这份工作。”这是陈恩国参加工作时的第一感受。
  据陈恩国回忆,他刚参加工作时的威宁二中,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学校的学习风气都排在威宁各学校的尾端。
  “说实话,想想当时的校园风气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我是不自信的,不知道能不能教好学生。”陈恩国开始有了担心。
  后来,他才发现,其实威宁二中的学生都是很聪明的,就像是尚未被雕琢的璞玉,只要多一点耐心,他们就会发光发亮。
  为了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把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栋梁,陈恩国没日没夜地看教育方面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完善自己的教案,甚至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他想要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可是,一切都不像他所想的那样美好、顺利,这群未被雕琢的璞玉,总是不配合他的教学,也不理会陈恩国的课后辅导。时间一天天过去,学生的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学习积极性也一直不高,他有几个瞬间甚至怀疑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能力。
  虽然教育事业困难重重,问题学生层出不穷,但是,陈恩国不想放弃,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会让学生接受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断坚持下和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开始接受他。“陈老师是一个很有耐心的老师,虽然他是男老师,但他就像妈妈一样,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生活。”这是他教过的第一批学生对他的看法。
  代丹,陈恩国的第一批学生,当她谈起陈恩国的时候,总是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代丹刚上高一的时候,父亲就因为家庭原因不想让她继续读下去,只想让她赶紧找个人嫁了,对于代丹来说,她是很不情愿的。不久后,陈恩国知道了这件事,他联系学校的另外两名老师买上礼物亲自到代丹家劝说她的父亲,一连走访了好几天,陈恩国不厌其烦地向代丹父亲举例子、讲故事,终于,在陈恩国的努力下,代丹父亲答应让她继续念书。
  “陈老师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要不是他,也许我现在的日子会很难过,他给了我继续读书的机会,给了我人生更多的选择。”代丹笑着说。
 
“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
 
  “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这是陈恩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不顺利,再加上离家远的原因,家人多次劝说他回家,但是他总是坚持“选择了就不后悔”的原则,继续留在威宁教书。
  “让我想留在威宁继续教书的真正原因是学校里的孩子们。我知道,他们需要我。”当陈恩国一次次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后,他突然发现作为一名老师的更深一重意义。
  2009年,他班上一名叫朱启彩的学生的母亲突患乳腺癌,治疗费需要20万,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再加上她姊妹众多,无奈之下,朱启彩准备辍学外出打工来减轻家庭负担。
  后来,陈恩国得知此事,在规劝朱启彩继续完成学业的同时,还想了一切能帮助她母亲的办法。最后,陈恩国向学校申请,减免朱启彩的学费,并时时向朱启彩提供生活补贴,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陈恩国都给予朱启彩最大的帮助。后来,朱启彩顺利完成了三年的高中学习,毕业后如愿考上自己想考的大学。大学毕业后的朱启彩在威宁阳光中学任教,还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继续完成学业,且各个成绩优异。
  “妈妈的不幸离世,对我来说是很受打击的一件事情,不管走在哪里,我都提不起信心,有很多次我还想过结束生命,还好有陈老师,他像妈妈一样地照料我。我想,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我很感谢陈老师,我能有今天全靠他了。”这是朱启彩日记本里最显眼的一页,她记录着对陈恩国的感谢,在她的内心里,一直把这位男老师当成自己的“妈妈”。
  结束采访后,记者问了陈恩国的下一步打算,他告诉记者,他将继续了解学生的需要,不留余力地帮助他们,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