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有孝子
作者:谢智玲 时间:2019-03-25 阅读:185
朋友远亲张培军,家住成都温江。今年五十多岁了,是名货车司机。老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他是家里的小儿子,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母亲周瑞清,对他更是爱护有加,直接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导致哥哥姐姐都觉得母亲偏心,异口同声地说:“妈,你现在溺爱弟弟,以后会自食恶果的。”他母亲什么也不说,一如既往地照顾弟弟。
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张培军渐渐长大了。周瑞清生张培军时已经40多岁了,张培军大了,周瑞清也就老了。在周瑞清眼里,无论孩子多大,在她心里依然是孩子。张培军读书成绩不好,求学无望,为了生存,母亲节衣缩食,让他学了驾照,还用几十年的积蓄给他买了一个货车。他开着货车走南闯北,陪伴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少。儿行千里母担忧。只要张培军一出车,他母亲就提心吊胆的,心怕孩子有什么不测。不管孩子出去多久,只要是在路上未到家,周瑞清风雨无阻,每天在家附近东张西望,直到孩子到家为止。
这日子还没过多久,周瑞清的记忆却变得越来越差,时常丢三落四的。孩子们开始并未注意,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反应。张培军虽然大多数在外,但母亲的异样他始终放在心上,他本想立即带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病情,却有一批货急需运到目的地。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虽然舍不得母亲,却还是得把货送到目的地。赶回家,他立刻带着母亲去成都市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不容乐观,查出母亲患有冠心病和小脑萎缩。
此时的母亲尚能行动自如,但一个月后,张培军发现,母亲时常摔倒。带去复查,医生说是老年痴呆严重了,医生建议多带老人家出去走走,要多和老人家说话。张培军左思右想,要么在家陪着母亲,要么带着母亲东奔西走,但又担心母亲经受不起颠簸。他挣扎着,也和母亲商量,母亲却表示愿意陪着孩子走南闯北。
从那天开始,张培军的副驾驶成了他母亲的专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培军一出车,就把母亲抱在副驾驶座上,他和母亲侃侃而谈。成都周边的市区、县城他都跑遍了,一跑就是7年,跑了21万公里。
有一次,张培军因外出太远,要带着工人换着开。于是,把母亲交给了哥哥照顾。母亲在家坐了约3个小时,开始坐立不安,挣扎着起来要找小儿子。在家里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可哪儿都没看见小儿子身影,又走出家去找。找着找着,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送去一查,骨盆骨折。张培军和母亲心有灵犀,没有母亲坐在副驾驶,很不踏实,总觉得差点什么。他一到目的地,卸了货立即往家赶。他一到家,才知晓母亲为了找他,摔了一跤。他自责不已。
他抱着母亲,母亲泪流满面地说:“跟着你到处跑,这辈子都值了。”张培军也泪流不止,他也暗暗下决心,以后不管怎样,都要带着母亲。因年纪大了,又摔了一跤,母亲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开始四肢僵硬不能活动,接着无法言语、大小便失禁。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张培军把货车都卖了,在家里一心一意地照顾母亲。
张培军一家重担都落在了妻子肩上。妻子也毫无怨言。张培军的姐姐哥哥来到张培军家,和张培军商量轮流照顾母亲。张培军看了看母亲,虽然他母亲不会说话了,但张培军了解母亲动作的意思,她只想和小儿子住在一起。
张培军如母亲愿,一人带着母亲。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八点就起来,就像母亲小时候照顾他一样,无微不至。给母亲挪动胳膊,给母亲穿衣,给母亲洗脸,给母亲清痰,带母亲晒太阳,把母亲抱上自家小轿车,将轮椅放进后备箱,开车带母亲去旅游。母亲看着五颜六色的花、听着潺潺的水声、鸟的啁啾,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随着年纪的增大,母亲牙齿都掉光了,吃一次东西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饭不能下咽,吃半碗芝麻糊,也要花一个小时,中途冷了,要去热。张培军毫无怨言,对母亲的要求都一一满足。张培军孝母,在左邻右舍之间已经成了一道风景。
都说久病无孝子,张培军却常和来人说:“母亲生病,做儿子的照顾她,不是天经地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