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镇中海村:火龙果产业助力农户增收
作者:唐爱梅 李云侠 时间:2019-03-28 阅读:269

务工群众正在基地里管护火龙果树
时下,走进草海镇中海村大棚基地,大棚内设施齐全,排列整齐的火龙果树正在滴灌系统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工人们则穿行其间,忙着除草、翻土。
据基地负责人虎良林介绍,该基地大棚面积共160亩,目前已种植火龙果30亩,预计再种植樱桃20亩、猕猴桃20亩、葡萄50亩、草莓20亩。
“我们计划打造一个季季有花赏、天天有果摘的农业观光采摘园,让每一个游客到这里以后,能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体验自然,并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发展火龙果产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虎良林说。
基地所种植的火龙果,“全身都是宝”,不仅味道香甜,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几乎没有病虫害,不使用任何农药就可以正常生长,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果品。
此外,火龙果的花还具有观赏价值、使用价值、药用价值等,花期为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是很多外地游客前往威宁避暑旅游的旺季。
虎良林说:“火龙果的挂果周期长,每年11月开始挂果,可以采摘到次年1月份,采完一批后它的芽还会继续挂第二批,是一种绿色循环、具有可观经济价值的优质水果。”
火龙果的市场价格可达10至15元1斤。销路方面,基地计划走农旅结合之路,以发展火龙果产业为主,扎根于当地深厚的农耕文化,致力于打造集避暑、度假、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景点,从而带动周边闲置劳动力,让农户动起来、富起来。
“像原来那样种植苞谷、洋芋,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富不起来的。”虎良林说。
作为地道的威宁人,虎良林从小看着父辈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年复一年,付出了无数汗水却没有换来美好的生活。于是他常年在外打拼, 2014年才回到家乡。
常年在外漂泊的经历不仅让他开阔了眼界,也让他重新审视故土,发现了更多致富的可能。
乡村旅游在拉动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带动闲置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虎良林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度假的需求日益高涨,而威宁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目前火龙果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方面已经可以见到成效。基地农忙的时候,每天的用工量在50至80人之间,农闲时的用工量也可达30人以上,工人的工资待遇在80至150元之间。
中海村村民陶伟是村内远近闻名的“种庄稼的一把好手”,目前他在基地里担任技术员,负责火龙果树的栽培、管理、剪枝等。(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