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六个一” 画好同心圆
作者:沈光勇 张忠勇 时间:2019-04-01 阅读:265
党建“六个一” 画好同心圆
——六桥街道富民社区建设改革综述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张忠勇

富民社区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办事群众
“社区服务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拓展整体服务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需求。”六桥街道富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寿奇说。
近年来,该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服务至上”,采取“六个一”工作模式,致力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画好富民同心圆,提升社区向心力,增强市民获得感。
健全一个组织体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李寿奇说。
近年来,该社区党组织扎实构建“三级组织体系”,通过“党总支统领、党支部落实、党小组协助”形成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截止目前,该社区共有49名党员,建立了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16个党小组。
合力开展“共驻共建”,社区党组织与8家县直驻区单位党组织结成对子,158名在职党员干部开展基层党建、整脏治乱、交通劝导、法律咨询等结对共建活动26次,推动社区党务党建、整脏治乱、平安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
搭建一个服务平台
“一年来,我们践行改革战略,奋力追赶超越,重点建设社区服务平台,以服务辖区居民为己任,以高效务实、勤政为民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执行力,让社区党建迈上了新台阶。”张连发说。
以前,该社区活动阵地小而窄,已经赶不上社区改革的步伐,经申请调剂后,原武装部办公室成为了该社区的“新家”。
目前,该社区活动阵地面积700余平方米,优化设置了便民服务、文化休闲服务、综合管理3大服务区域。办公服务环境得到改善后,该社区在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让便民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推动教育、养老、医疗、就业服务等水平不断提升,让社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以来,窗口服务区共提供党建、民政、卫生健康、综治、人社等服务276次,惠及258名群众;休闲娱乐区为152名老年人、325名少年儿童等提供服务680次,综合管理区共为385名群众开展讲习20次,组织358名青少年开展活动10次。
建立一套治理机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社区在改革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现代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区社会生活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工作中,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党组织领导、居委会负责、社会群团协同、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社区公约,促进居民自治。
将整治滥办酒席、信访维稳、环境卫生、反邪防邪等与社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社区公约。
今年以来,整治滥办酒席15次、化解矛盾纠纷25起、发放宣传手册320本、劝返息访15人,有效提升居民自治管理水平。
建强一支服务队伍
“我们是党和政府管理服务的最基层、最前沿的一个干部群体,工作能力的高低和服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各项大政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张连发说。
坚持标准选好人,选优配强社区支委、居委和监督委员会“三委”班子干部12人,选派1名街道班子成员任社区第一书记。招募社会志愿者49人,组建6支志愿服务团队。
因岗定责用好人,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特长,今年共开展便民服务186次、化解矛盾纠纷27起、办理居务民生监督16件、开展亲情帮学活动52次;开展流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讲奉献、作表率”活动58次,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支志愿服务86次。
创新一个服务载体
“我们社区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精心设计谋划特色党建工作载体,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担当作为,不断提高基层党建服务水平。”李寿奇说。
围绕需求创载体,根据居民需求搭建了义工、物业管理、广场舞、青少年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服务载体,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突出主题抓服务,今年开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讲道德、做好人、做好事”“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主题活动12次,开展义工活动20次,服务群众86人,组织社区49名党员和178名机关在职党员开展主题宣讲、教育培训12次,矛盾纠纷调处108次,真正创建惠民服务新社区。
推行一套工作方法
在社区工作中,该社区严字当头,高标准统筹谋划,精字为要,高质量打造特色,用字为重,全方位推动服务工作。
探索创新工作法,建立“六访六送”工作法,即访“两牢”释放人员,送法律服务;访重点上访人员,送思想意识;访涉及草海退耕还湿与棚户区改造人员,送政策法规;访精准扶贫户,送帮扶措施;访孤寡老人,送人文关怀;访下岗失业人员,送就业岗位。
截止目前,该社区共开展访“两牢”释放人员7人,送法律服务14次;访重点上访人员39人,送思想意识203次;访涉及草海退耕还湿与棚户区改造人员3000人,送政策法规4100次,完成退耕还湿征地丈量2250亩;访精准扶贫户15人,送帮扶措施60次;访孤寡老人12人,送人文关怀42次,送去价值约2万元的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访下岗失业人员12人、推荐就业岗位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