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土地算算账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9-04-02 阅读:214
给土地算算账
——观风海镇果化社区求新求变谋发展
记者 马召凤
在果化坪子,1亩玉米地平均产值是1000元,1亩马铃薯平均产值是1800元,1亩烤烟平均亩产值是5000元。而1亩地的红葱亩产值是1万元以上,1亩地的羊肚菌亩产值在4万元左右。
“这个账是一目了然的,算一下就知道应该种些什么了。”果化社区支部书记马勋杰说。近年来,果化社区开始求新求变,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引进优质新产业,让旧土地种出新花样,让原本日渐失去活力的土地焕发了生机。
大棚蔬菜能产能销能致富
走进果化社区蔬菜大棚内,农户们有序忙碌,在大棚内,红葱的栽种和采收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片占地800亩的大棚内,小红葱拔得头筹最先上市售卖。
基地的负责人张彩兰正戴着帽子,在各个大棚内来回穿梭,指导着工人们栽种红葱。张彩兰是广东人,为了栽种红葱,她走过很多地方,最后,在果化坪子停了下来。他们的到来,让恒大集团援建的960个大棚焕发了生机,也让当地百姓有了稳定的务工就业门路。
当地农户范艳艳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成为了基地的工人。以往,范艳艳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回一次家。可是自从大棚开始栽种蔬菜之后,她就没再出去。尽管工资没有外面的高,但对于范艳艳来说,她有着自己的打算,这里的工作让她既有了一份收入,也能照顾家里的老人。
而在基地内,和范艳艳一样的工人每天都在20个以上,而且基地负责人优先聘用贫困户就业,为果化社区脱贫攻坚起到了带动作用。而更大的带动作用是,当地的红葱一经上市,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果化红葱因为品质好,在市场上,完全不用担心销售不出去。而当地百姓,也在看到这样的商业前景之后,更愿意调整原来的传统种植模式,加入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之中。
“这片土地非常适合种红葱,一年种3季,算下来1亩大棚可以有1万元以上的收入。”张彩兰表示,下一步,她准备把红葱发给当地百姓种植,她将采用保底回收的方式全部将红葱拉到外面的市场上去售卖。
羊肚菌试种带来产业新动力
960个大棚内,不仅生长着畅销市场的红葱、即将上市售卖的三膜马铃薯、青翠可口的小青菜,最为独特的还有威宁首次试种的羊肚菌。
走进羊肚菌试种大棚内,一个个羊肚菌破土而出,长势良好。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收。由于果化社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原本预计一个棚只能生产150斤的羊肚菌竟然能生产400多斤,产量比原计划翻了几倍,除此之外,这里的羊肚菌要比其它地方的早熟近1个月。也正因如此,羊肚菌市场销路完全不用愁,刚一听说要采收,就已经有人打来电话订货。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在威宁首次试种便获得很理想的效果。基地合伙人唐为金告诉记者,首次尝试种植羊肚菌收获颇丰,每亩产量将超过700斤,以每斤80元的批发价格销售,由于提前上市,羊肚菌供不应求,除去种植成本,每亩可获纯利4万元以上,今年试种了20余亩的羊肚菌总利润将达到80万元左右。
如今的果化大棚,可谓是遍地开花,不仅有羊肚菌这种高产高收农业,还引进江楠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经营主体,江楠集团依托自身优势,引进蔬菜种植大户、技术人员,为当地的蔬菜开拓了广州市场,解决了当地农户的后顾之忧。因此,果化社区也彻底告别了以往单一的种植模式,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在基地里务工,每天的务工收入可达90到150元不等。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社区现在已经逐步从过去以玉米、烤烟、马铃薯种植为主的单一的农业逐步转化为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新型农业。”果化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勋杰表示,在下一步的规划中,果化社区还将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其它特色蔬菜,建成集现代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走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让老百姓逐渐走上致富路,让果化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