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职业教育发展
作者:杨旭东 时间:2019-04-04 阅读:219
本报讯(通讯员 杨旭东) 近年来,威宁围绕教育基础设不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补齐教育事业短板,增强教育造血功能,强化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和技能培训,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助推职业教育发展。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支持县内职业学校(学院)与其它地区高职专科院校采取“3+2”分段制形式联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县内中等职业学校与其它地区本科院校开展3年中职加4年本科“3+4”试点战略合作办学。推进县内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鼓励县内外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等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区域特色明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优化职业学校布局扶持民办职业教育。优化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力争创办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利用“五变五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威宁经济开发区新建中等职业学校,创建校企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通的职业教育,加快形成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与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等多所中职学校“一院多校”的集团化办学格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扩大职教资源,充分利用“PPP模式”,吸引行业、企业、公民个人独资或者以参股、控股的方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支持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多种方式校企联合,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学生实习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探索政府补贴方式,鼓励职业学(院)校学生就近就业、园区就业,保护实习企业的积极性;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提升全县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等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农民等各类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格局。同时,把强化社区全员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教育队伍,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区成人文化学校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