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英雄,点燃复兴之光
作者:沐春 时间:2019-04-15 阅读:201
英雄者,国之干,军之魂。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闪光,或爱国或舍生取义,或诚信或一心向公。他们用美好青春甚至牺牲生命践行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承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种英雄精神如钙质一般不可或缺,只有铭记英雄英烈,传承英雄精神,才能点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光!
沿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历史路线回望,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战争年代的金戈铁马,还是和平年代的劳动创造,英雄总以不同的方式不断涌现,推动着时代发展。
古代,无数民族英雄奋起抵抗外族入侵以保全中华完璧,从精忠报国的岳飞、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到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力挽大明国运的于谦等等不一而足;革命战争时期,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担起民族救亡之重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终迎来新中国成立,撑起民族脊梁;建国以来,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以杨华、庞淑英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志报国的热血知识青年以建设国家为己任,毫不犹豫地背井离乡投身北大荒,“向地球开战”!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个英雄事迹的伟大集合。而正是这英雄精神,构筑起民族精神的内核,让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霜后依然能薪火相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由于近年来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娱乐至上成为许多人的通病,对先烈事迹知之甚少、诋毁英雄、歪曲英雄事迹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邱少云烈士牺牲在朝鲜战场的英勇事迹教育了几代人的成长,但“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等质疑烈士的声音却在网络上混淆公众认知,践踏文明底线。甚至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的故事在近年都先后成为一些互联网舆论的靶子。
忘却民族英雄事迹,不仅是对为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英雄们的极大不尊重,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场巨大冲击,同时也体现着部分国人民族信仰、民族正义感缺失这一根本问题。有英雄而不敬重,是自毁精神长城,更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英雄死亡并不代表消亡,忘却英雄才是文明永恒的逝去。
所幸这一现象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2019年5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执行,对于抹黑英烈等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同时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奔走呼吁,在全国各地开展众多英烈学习讲座、红色教育夏令营等活动。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因爆燃全部遇难,其中有不少人都是90后,正值花样年华,人生却在保护国家财产保护人民时戛然而止,令人痛心不已。在追悼会现场,无数民众自发前来为英雄送别,只为献上一束黄菊。他们与木里县的绵绵青山一道,将永远镌刻英雄之名于心头。
马克思有言,“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新时代的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英雄正是新时代新旅程的一面旗帜。学习英雄,就是要学习他们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承担着实现伟大中国梦历史重任的我们,应铭记英烈,传承精神,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断前行,点燃民族复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