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4-16

过早

作者:刘业旦 时间:2019-04-16 阅读:197


   黔西北把吃早餐唤作“过早”,这个词尤以威宁区域传播得更为深入广泛。
  过去的冬天,办公室里烧上一个回风炉,早上来上班的时候,就见狼烟滚滚,而现在只用电烤炉喽!那个时候来的第一件事情,我们就在回风炉上准备早餐,其中以烤的食材居多,今天你买馒头,明天我买包子,抑或后天他买小粑粑,佐上一小包辣椒面,再加上几包牛奶或豆浆,一个星期基本上能做到不重样。天晴的时候,可能是凉粉凉面,长期的食材则在办公室里都会搁上一麻袋的洋芋。无需提醒,不用排班,心照不宣,自觉轮流。
  奢侈一点,有人准会说“在我家小区的门口新开了一家董大娘手工水饺店,昨天我跟我家男的,去吃了一次,味道还不错诶!”,于是大家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地去了。
  赶着上班的,左手抓俩儿包子,右手端一杯豆浆,这已成为上班一族营养早餐的标配。刚结束晨练的大妈大爷从养生学的角度,早餐的选择往往是一碗荞糊加两个小粑粑,咬开荞麦面做的略显焦黄的皮,味蕾接触着蒜苔、豆腐粒、火腿做的馅,嘴角扑腾起田野的清香和丰年的腊味。早起赶火车的,则在富民路口二十四小时营业的羊肉粉馆里,拣一张靠墙的桌子,一边看着手机,一边美美地喝上一碗飘着辣油的羊肉汤,拨弄着几根粉条,吭哧顺溜地把家乡的记忆留在肚子里,带着一种意犹未尽的满足走向他乡。最能体现威宁早餐特色的莫过于是砂锅粉,它做法独特,精选本地的豆瓣酱、香葱、西红柿、精肉等食材,加上米粉,加点猪油,添点水,搁在炉灶上就是一通煮,直至热气腾腾,汤色翻滚,上桌时砂锅碗里还搁点香菜。不用辣碟,喝上一口汤,味鲜不失肉味,整个店面弥漫着一股香味,连幸福也氤氲在砂锅里,吃过粉后,再喝上一碗银耳羹,整个一天都神清气爽。而学生呢,晚上吃马铃薯,中午吃土豆,好像吃不够似的,早上还是洋芋。火车通了,全球第一餐饮巨头沙县小吃也出现在威宁的街面上,贵阳的肠旺粉,毕节脆哨面,凯里酸汤鱼头粉等地方小吃的集体亮相,为威宁人的早餐搭配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
  去早餐店用餐的惯例,一般是谁提议谁买单。
  而场景是这样的:请吃早餐的领着一拨办公室的同事浩浩荡荡地杀向“夏家粉面”,快到店门口的时候但见从后面的人马中杀出一个小年轻,说时迟,那时快!他快步上前,扬着一张印有毛主席影像的小红纸片,“啪”地一声把钱砸在柜台上,然后用机关枪似的语速和毋庸置疑的口吻冲店老板布置任务 “六个大碗的排骨粉,加鸡蛋!辣椒少一点!”。这时候,往往挤过几个脑袋,有男有女,他们都捏着一百元的大钞,近乎异口同声地说“我来!我来!”。但见人头攒动蔚为大观。
  这个时候也是考察店老板是否聪明的时候到了,一般情况,店家会察言观色,收钱时往往会从衣服考究的、领导模样的,或者富态的人群中遴选。
  刚来威宁的时候,我都有点暗笑他们的迂,许多年以后,我也乐不可支地挤在人群中冲店家忙不迭地说“我来!我来!”。
  威宁人就这样把吃早餐说成“过早”,在这个“过”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把日子过得一团和气,威宁人重视的无非是吃早餐的过程和吃早餐的心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