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存“银行” 积分可兑换
作者:马江龙 时间:2019-04-17 阅读:287
垃圾存“银行” 积分可兑换
——迤那镇开设“垃圾银行”助力村庄清洁行动
通讯员 马江龙

学生们沿路捡垃圾

学生们沿路捡垃圾
“垃圾可以存入银行获得积分,月底能相应兑换各类学习用品。”4月11日清晨,迤那镇中海村阳光明媚,在村庄通往中海小学的道路上,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一边拎着沿路捡拾来的成袋垃圾,一边激动地谈论着学校里的这件新鲜事。
校园内,由老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几个“银行柜员”仔细地查看着孩子们排队交过来的“垃圾存款”,并根据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分类情况认真将0.5至3不等的积分计入他们的账户上。
“垃圾银行”是迤那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鼓励群众将垃圾存入兑换点“积分换物”的方式,引导农村群众改变垃圾随手丢弃、胡乱处理的生活陋习,从源头上控减辖区垃圾数量,破解垃圾围村、围路、围河的困局。
“垃圾银行”在组织构架上采用“1+N”模式,即镇里设立一个总行,各学校和村分设若干个兑换点。总行负责制度建设、资金筹措、补助划拨、业务管理和垃圾清运处理。兑换点负责存储登记、积分监督、物品购买和组织兑换。运行方式上坚持零存整取,按月兑换的原则,以中海小学兑换点为例,学生每天早上将上下学路上捡拾到的垃圾折换为积分存入各自账户,月底根据积分情况兑换工具书、文具盒、笔记本、涂改液、笔和作业本等学习用品,当月未兑换完的积分可累计入下月。
为了保障 “垃圾银行”常态化平稳运行,迤那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设立了“清洁脱贫·美丽振兴”公益基金,首期投入20万元作为“垃圾银行”运转的“准备金”,按月依据各兑换点覆盖的人数进行补助。同时也鼓励兑换点将集体经济收益、上级部门划拨的相关工作经费优先使用在“垃圾银行”的兑换服务上。
在“垃圾银行”兑换点的建设过程中,迤那镇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辖区学校学生数量大、易于发动、便于管理的优势,首批在13个中小学校分别建成“垃圾银行”兑换点,“客户”规模超过6000人以上,将极大缓解镇内垃圾清理整治压力。
目前,已建成的兑换点接受纸类、塑料品、废金属物品、织物、烟头、食品包装袋、易拉罐、饮料瓶、废旧电池等垃圾的存入。
据了解,该镇村级“垃圾银行”兑换点也将逐步实现全覆盖,村级兑换点主要以贫困人口、老人、妇女、儿童为目标“客户”,兑换物品主要是洗衣粉、香皂、洗洁精、面、油、盐、酱、醋、毛巾、牙刷等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