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4-17

金钟镇:盘活“三块地”引领“大发展”

作者:沈光勇 卯升林 王元勋 时间:2019-04-17 阅读:256


   四月的金钟,春意融融,阳光满地。
  走进金钟镇寨营村,时时处处一片忙碌景象。在人群中间,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熟练地整理着10余万现金,并按照名册上记载的统计台账,将劳务工资一一发给当地农户,最多的领到5000余元,少的也有2000余元。
  “从一开始种植软籽石榴,我就一直做到现在了,100块钱一天。”领到工钱的金钟镇寨营村村民陈仕柱说。
  据悉,寨营村地处可渡河河谷地带,山高坡陡、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多年来,当地群众生产艰难、生活拮据,勤劳而没有走上致富道路。
  痛定思痛,该村“两委”经多方考察,研究论证,充分利用当地土地、气候、水源等优势资源,引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软籽石榴种植。
  “选寨营村种植软籽石榴,我们也是反复考察、论证过的,花了不少功夫,当地的土质、气候、阳光等条件都非常适合。”威宁津精软籽石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雪说。
  在土地资源共享上,该合作社通过村支两委宣传协调,在充分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动员群众向公司流转土地,大力发展软籽石榴种植。这样一来,不仅让老百姓能拿到300元每亩的土地流转费,还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务工收入。
  原来家住金钟镇寨营村管家坡组的管彦全,因为老家是地质灾害点,上半年已经搬迁到了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分到了房,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后来,听说老家的软籽石榴种植基地缺人手,工资也较高,他就回来务工了。管彦全说:“我搬到威宁去了,我的土地流转给老板种软籽石榴,后来又转来帮老板打工,一天能挣100块钱,一个月能挣3000块钱。”
  与此同时,该基地还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让老百姓获取务工收益和土地流转补偿之外,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年底分红。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有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合作社与贫困户及企业增产增收、抱团脱贫致富的新路。
  “分为四个五年制,第一个五年为每亩土地300元,第二个五年为每亩土地900元,第三个五年以每亩土地1200元,第四个五年为每亩土地1500元的方式进行分红。”金钟镇寨营村第一书记杨旭说。
  寨营村管家坡组是威宁实施的整组搬迁点,为了让闲置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村支两委积极协调流转土地,申请免费种苗,努力问地生果,问地生金。
  如今,基地核心区已种植石榴1500亩。大部分石榴明年起开始挂果。为了增强该村乡村振兴发展后劲,拓宽脱贫路径,激活山地资源,寨营村创新发展思路,在林下套种辣椒,脱贫致富形成了以短养长、以长补短、长短结合的产业互补模式,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闲置资源转化为致富资源。 
  “没挂果之前在林下种植1000亩辣椒。辣椒的产量按每亩两吨半来算,总产量是2000多吨。”赵雪说。
  如今,寨营村干部群众发展软籽石榴种植更是热情高涨,党员干部有干劲,群众更是充满了信心。
  管家坡共种植软籽石榴1500余亩,套种辣椒1500余亩,合作社以务工的形式,带动农户55户种植软籽石榴和辣椒户增3000余元。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盘活3块土地,该村积极借鉴“塘约模式”,深化“三变”改革,多举措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土地”,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
  “管家坡组属于集中搬迁点,涉及搬迁户60户322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8户123人。”杨旭说。 
  2019年,金钟镇发展种植了软子石榴5000余亩。辣椒3000余亩。其它各类蔬菜1000余亩。脱贫致富奔小康蔚然成风、风生水起。
  近年来,划属脱贫攻坚第三战区的金钟镇积极借鉴塘约经验,尽锐出战,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加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软籽石榴种植,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下一步,我镇将采取“党建+”模式,以党支部为龙头,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以软籽石榴为主,采取以短养长的形式在软籽石榴下面种植辣椒,把我们金钟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金钟镇党委书记张立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