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4-18

又是一年茶飘香 群众致富有希望

作者:陈美群 沈光勇 时间:2019-04-18 阅读:250


 又是一年茶飘香 群众致富有希望
——炉山镇香炉山茶园春茶采制见闻
记者 陈美群 沈光勇


农户务工采茶


游客体验采茶


学生周末采茶


新绿律动


炉山茶园

  暮春时节,春和景明,万木争春。 4月13日,记者走进炉山镇香炉山茶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一排排茶树井然有序地沿山势而立,缓缓伸向远方。
  近处,上百名茶农正在忙碌着,穿梭在茶园中,娴熟地将一颗颗碧绿、饱满的嫩芽轻轻地摘取下来,掰进箩筐、背篓、竹篮中。
  正提着提篮穿行在茶树间来回采茶的草海镇新义村村民王玉兰和记者聊了起来,她说:“我们早上七点来采茶,采到下午五点,一天收入50块钱左右,今年采一斤茶青是60块钱,挣点零花钱挺好的。”
  每到采茶季节,香炉山茶园采茶人从不间断,每天来自茶园附近10多个村庄的采茶农户总是欢声笑语,提着大小不一的提篮,带上花伞,在茶树间忙碌,宛若茶园里跃动的音符。
  由于采茶青时间很自由,劳动强度不大,所以采茶者有一部分是当地的学生,他们选择在周末到茶园里采茶。茶厂门口,前来卖茶的人们络绎不绝。茶厂内,炒茶的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随后,记者来到制茶车间,一派忙碌的景象呈现在眼前。“10号温度降低。”炒茶师傅说道。
  为了保证毛尖茶的品质与口感,炒茶时每锅需要茶青1.3至1.6斤,通过称重、杀青、搓锅、调形、烘干、提毫、提香,最终清香的夏茶与开水为伴,散发出阵阵清香,滋润和愉悦人们心田。
  “筛选茶青要鲜、要嫩,杀青火要达到200度左右,杀青以后水分大约剩余30%时进行搓锅,大约五至十分钟以后开始揉捻,使茶叶弯曲度和完整度达到一定的形状,烘干以后进行加香,加香温度达到200度以上,三至五分钟以后香味提出来后,一锅完整的毛尖茶就炒出来了。”香炉山茶园管理人员陈昌兵说。
  陈昌兵在茶园工作已经六七年了,从最初的零散工变成了现在的技术管理人员,每个月的收入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每天给他们收茶、炒茶叶,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工资。像我一样离家近的,不但可以照顾家庭,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陈昌兵说。
  时下正是采茶制茶的旺季,除了固定工人外,茶园都会临聘当地比较有经验的茶农前来工作,按照30元炒一斤干茶计算,每天每个工人都能赚100多元。
  “一天炒十五锅左右,一锅炒十多块钱,我们能够挣一两百块钱,在这里比较近,收入也比较可观。”茶园务工工人蔡昌成说。
  香炉山茶园2004年成立以来,以“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以农户入股的方式参与分成,从800余亩增加到了现在的2000余亩。
  从4月初春茶开园采摘以来,要持续到八九月份,带动了周边4个村村民以及辐射了附近4个镇的村民前来务工,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茶产业已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引擎。
  香炉山茶园市场部经理蔡娇介绍:“核心种植面积有2000亩左右,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6000亩左右。收购标准在60至100元一斤,采茶的人数在300至500人左右,周末至少有1000人。炒茶叶的工人最多时在50人以上,固定工资都是以3000起底的 。”
  香炉山茶园海拔有2275米,为世界最高海拔茶园,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有利于茶叶氨基酸、芳香物质、硒等多种有机物质的合成,加上茶树不施农药、化肥属于纯手工炒制而成,所以香炉山茶具有芽鲜叶绿、香气浓郁、回味甘甜等特点,是纯天然的绿色饮品,品牌化建设让炉山茶在威宁拥有70多家代理商,分销商遍及毕节、水城、广州、济南、郑州、北京等地。
  “从3月28号开园采茶以来,毛尖一直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年产量在2000斤左右,售价也在1300多元一斤。”香炉山茶园市场部经理蔡娇说,“接下来,乌撒烤茶的市场主要是以贵州为中心,北京为第二个市场,其余在山东、安徽也有一些分销商来销售乌撒烤茶,年销售额大约在600万元以上。”
  近年来,炉山镇按照“种植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目标,围绕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不断推进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强力推动全镇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开启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