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石门:“外援”+“内贤”有效激发脱贫动力
作者: 时间:2019-04-28 阅读:194
本报讯(毕节日报记者 张律 李玲 全媒体中心记者 朱杰) 4月23日下午,晴空万里,在威宁自治县石门乡新龙村,海拔1800米的一把伞蔬菜基地里,贵州开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邹振兴正在查看农户栽种是否规范,驻村干部卯雄正在指导贫困户陈大海正确播种。近2000亩的基地里,尽管风都把人吹得站不稳了,但是大家依然顶着烈日、逆着大风,热火朝天地播种、覆膜、打孔。
在石门乡,"企业+干部+农户"的生产模式随处可见。"外援"助力,"内贤"给力,村民自力,已然成为石门脱贫攻坚的最大合力。
近几年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扶下,石门乡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得到飞跃发展,特别是威宁中水-黑土河-石门高等级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把石门到威宁县城的车程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到70分钟,更是增加了当地政府引进外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底气。邹振兴就是看重石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毫不犹豫地在石门发展了上千亩高山冷凉蔬菜种植项目。
为了整合各方力量合力攻坚,石门乡引好"外援"的同时,更注重激发大众内生动力,把思想从以乡、村为中心转变到以组、户为中心上来。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从全乡85名干部中抽调69名精干力量,成立14个驻村工作组承接指挥部命令及结对帮扶工作,按照村(社区)人口比例派驻驻村干部。
为了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石门还制定了贫困户产业结队帮扶"3211+N"责任目标,即每户贫困户单户或入股种植3亩以上经济作物、单户或入股养殖2头以上能繁母牛、落实1人以上培训就业,每村(社区)落实1个以上产业基地,规划实施其他增收项目。
陈大海是新龙村驻村干部卯雄的结队帮扶贫困户,卯雄包保了11户贫困户,有3户已经脱贫,只需回访。他说,如今石门乡发展条件越来越好,外来企业进驻石门发展产业增加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在给群众规划产业的时候,他们都积极配合。陈大海说,之前种了6、7亩苞谷和马铃薯,今年积极响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韩国萝卜和贝贝南瓜,"有专家教,有干部带,我们干劲大得很!"
在石门,像卯雄这样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的干部不计其数,像陈大海这样要脱贫、思发展、盼致富的贫困户也越来越多。目前,石门已有12个村(社区)完成各村1个产业基地目标,已发展种植南瓜、甘蓝、花菜、萝卜、白菜等订单产业3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