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贵:一名骨科医生的杏林坚守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9-04-29 阅读:298
十七年来,他一直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逐渐成长为威宁中医院骨伤科学术带头人;十七年来,他总结出一套治疗骨科常见病的综合疗法,成功实现威宁第一例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他就是威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赵德贵,一位坚守杏林十余年的白衣天使。
救死扶伤,从医十七载坚守杏林痴心不改
2002年,从贵阳中医学院毕业后,赵德贵返回家乡被分配到威宁中医院工作,成了一名白衣天使。
那时的威宁中医院,医务人员缺乏,工作条件艰苦,但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常常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值班、查房、接待病人。
赵德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悉心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温暖和感动着每一位病人。他 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单位同事和广大患者的认可,
“医生这一职业之所以崇高就在于救死扶伤,就在于以患者为先,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赵德贵说。
赵德贵在救治每一位患者时,从不凭借经验、印象和仪器检查的结果去轻易下结论,而是详细询问病人病史,严格对病人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仪器辅助监测,然后经过认真的综合分析,才对病情作出最终判断,给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最严峻的考验是救治重症患者,这时候,常常为救患者生命而与死神展开拔河比赛,这种考验不仅要求医生有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要求有超凡的意志品格。
十七年来,无数个夜里,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风雪交加,赵德贵常常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医院,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之后,果断地制定了治疗方案,在手术台上经过争分夺秒的救治,使患者转危为安,而一夜无眠的赵德贵才放下心来。
白衣天使,为病人减轻疼痛是一生的追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许多老年患者身体虚弱,病情反复严重,多数病人财力拮据,经济贫困。如何既能治好他们的病,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一直是赵德贵关注的问题。
赵德贵说,像对待亲朋好友一样地对待病人,不给病人开大处方,避免让病人做多余的检查,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
这些年,赵德贵一直没有停止专业知识的学习,他虚心向众多知名专家学习请教,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投身于新技术的创新实践。只要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颈椎病、腰椎病、急性腰扭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大部分不具备手术治疗指征,可采取针灸、推拿等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在赵德贵的带领下,威宁中医院率开展中药熏蒸、中药奄包等配合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
赵德贵还到成都体育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骨科,使其在骨科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技术上大幅度提高,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师,使骨科成为威宁中医院重点专科,成功开展四肢创伤骨科内固定手术,多次完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开展完成威宁第一例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经过多年的学习,赵德贵总结出一套治疗骨科常见病的综合疗法,该疗法包括推拿、牵引、针灸、中药外敷内服,为许许多多腰椎病、颈椎病、膝关节病痛患者解除痛苦,在威宁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中建立起很好的信誉。
尽管赵德贵忙于业务工作,但他总是积极参加医院倡导和组织的各种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活动,成为一名群众熟悉的健康大使。对于那些曾在医院治疗过病人,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来医院,开设康复知识讲座,给他们提供新的诊疗指南,使病人的健康知识不断更新。
赵德贵还经常深入周边农村、企业、工厂、学校,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十七年来,赵德贵深入农村送医送药上千次,在各种义诊活动现场,人们也总能看到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赵德贵是一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和汗水温暖着千千万万的人,为那些身患疾病、陷入困境的人默默奉献着自己一颗火热的心,在医务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人物档案:赵德贵,医学学士,九三学社社员,骨伤科副主任医师,现任威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兼骨科副主任。曾荣获2013年度优秀职工、2014年度先进工作者、2017年度先进个人、2017年威宁优秀科技人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