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让双河换新颜
作者:李玉荣 陈武帅 时间:2019-04-29 阅读:245
誓让双河换新颜
——记羊街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刘伟
记者 李玉荣 陈武帅
数年时间,他带领群众创办绿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特色蔬菜3000亩;他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讲习讲习培训100余场次,把党的政策和科技种植技术传遍村村寨寨。
他是羊街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刘伟,一个群众致富路上的“主心骨”。
蔬菜种植,找到群众致富产业
刘伟是土生土长的双河村人,自担任双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多次到外地考察,寻找发展路子,终于找到了适合双河村发展的产业——蔬菜种植。
据悉,双河村具有土壤肥性好、地势平整、海拔低、水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非常适合发展种植蔬菜。
刚开始,刘伟自己流转了100亩土地试种蔬菜,合作社出钱请工人进行田间管理。由于没有种植经验,遇到很多“麻烦”,但刘伟带领村民们共同克服困难。他每天一大早就会到蔬菜基地里,指导工人浇水、施肥。一年下来,每亩蔬菜产值6000元左右。但是,这远没有达到刘伟的预想,为了能尽快变成蔬菜产业行家,他再次外出考察学习,学习更多的蔬菜种植技术。
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刘伟带领村民创办了绿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的经营模式,带动双河村280户1165人参与合作社种植实现抱团发展。
如今,双河村已发展蔬菜种植3000亩。“现在的双河村与从前大不一样,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种植辣椒、莲花白等蔬菜,种出来也不担心销售,全部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销售,以前种一亩苞谷收入不超过1000元,现在种蔬菜每亩有8000余元的收入。”村民刘万国高兴地说。
讲习培训,田间地头“传经送宝”
为实现农户效益最大化,实现抱团发展的目标,刘伟通过“村支部+合作社+自管委+农户+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把村委会与合作社有效捆绑在一起,实行村社一体化;按照“村委会+自管委(合作社)+十户一体”三级自治体系,把闲散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由过去的“单家独户”变为“众人拾柴”,形成“抱团发展”命运共同体,推动双河村治理体系的建立,有效激活党建扶贫工作,充分调动全村群众脱贫攻坚积极性。
如今,村民们不管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刘伟,与他交谈,刘伟也积极为村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听说村里哪家闹矛盾,他总是第一时间到村民家中进行调解。
自开展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以来,刘伟共组织开展新时代农民讲习培训100余场讲习,主要讲习种养殖技术、党的惠民政策等,提出了“利用优势、发展农业”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蔬菜、软籽石榴等经济作物种植。
在刘伟的努力下,双河村的发展理念得到威宁自治县林业局的认可,并给予双河村发展资金用以软籽石榴种植。
就在不久前,刘伟还组织30余名村民到云南省会泽县甘沟片区考察学习软籽石榴规模化种植,学习管理及种植、产销模式、市场发展情况、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据刘伟介绍,此次考察的石榴主要是突尼斯软籽,该品种三年可进入盛果期,市场价每斤可卖到6元,经济效益可观。引进双河村后,将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1000亩软籽石榴种植,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就能开始种植软籽石榴,盛产期后,合作社将对农户种植的石榴进行收购,对石榴进行再加工,建成一条生产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如今,双河村在刘伟的带领下,双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都得到较大改善,一个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开。